人格财产及其法律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23 00:23
本文关键词:人格财产及其法律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财产 人格的财产化 财产的人格化 民法典
【摘要】:在法律演进上,从古罗马的"人—物"体系二分,到后来的"主体—客体"二分,再到晚近作为客体的"人格—财产"二分("人格权—财产权"二分),"人格—财产"的二分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不过,实际生活中人格与财产并不能完全界分,而是存在着人格与财产的双重变奏:人格(要素)的财产化与财产的人格化。由此形成了五种人格财产——来自人格的财产、为了人格的财产、共生的人格财产、遗体财产和负人格财产。人格财产的存在必然影响民法典的编纂体例,影响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则、侵权法、合同法、继承法、公司企业法等私法以及宪法、国家赔偿法、征收补偿法、刑法、强制执行法等公法的具体规定。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财产 人格的财产化 财产的人格化 民法典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法典的外部体系建立在概念与逻辑之上,将生活事实类型化是体系建构的必要步骤,由此形成的类型也是概念与逻辑的一个连接点。然而,固化的类型往往会受到不断发展的社会事实和不断演化的内部价值体系的冲击,由此,类型化应当永远处于进行时;但是,法典的稳定性特征却会反对新的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鹭;“无财产者无人格”驳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黄宇;论离婚自决权对女性人格独立的重要性——从英国18世纪的“卖妻”习俗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韦yN;吴文芳;;人格双重属性之思辨——兼评人格与财产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4 李新天;孙聪聪;;人格伦理价值的民法保护——以体系化视角界定人格权的内涵[J];法商研究;2014年04期
5 郭明瑞;;人格、身份与人格权、人身权之关系——兼论人身权的发展[J];法学论坛;2014年01期
6 顾权;浅论民法上人格与财产的关系[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张驰;继承权放弃认识误区探究[J];法学;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险峰;人格、人格权与中国民法典[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柏旬;民法中自然人人格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莫观培;人格标识财产权的保护[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1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2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