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不确定利益赠与合同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7 09:18

  本文关键词:不确定利益赠与合同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赠与合同 不确定利益 利益 法益


【摘要】: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合法的财产无偿赠与受赠人而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不确定利益是指对民事主体而言在目前条件之下可能获得但当下无法确定是否能获得该权利或财产的利益,,是民事主体的期待权。不确定利益赠与合同即是赠与人将自己的不确定利益赠与受赠人而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赠与合同,不确定利益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无偿合同、诺成性合同。本文所分析的案例涉及到以安置房不确定利益为标的的赠与合同。案件也因所涉及的争议焦点也具有新颖性和代表性,因而被选入了《人民司法(案例版)》。通过理论知识分析该案,该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即不确定利益的属性和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赠与的标的。笔者通过对法律解释、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以及《合同法》对合同标的的规定进行分析,得出不确定利益是期待权以及以不确定利益为标的的赠与合同有效的结论。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原告洪瑞英以被告洪润舫、洪瀛舫、洪滋舫无权占有其房屋为由将三被告诉至法院,请求依据原告洪瑞英与洪方淇(原、被告之父亲)之间的赠与合同判决涉诉房屋归其所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以洪瑞英与洪方淇之间签订赠与合同时该安置房并不能确定作为抗辩理由要求涉诉房屋作为洪方淇遗产由原告和三被告共同继承。在我国现行法律及合同法理论之下分析该案,该案主要涉及到不确定利益的法律性质即不确定利益是否能作为法益保护、是否可以被归入到现行某种民事权利或者应受法律保护而现行法律未予以保护的法益以及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赠与合同标的两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不确定利益法律性质分析。该案争议的焦点在于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赠与合同标的,而讨论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赠与合同需首先讨论不确定利益性质即不确定利益是否应受法律保护或者说不确定利益就是一种民事权利。笔者认为,不确定利益应受法律保护,虽然不确定利益只有在其针对的实物或者权利确定下来时才能转化为现行法律规定的所有权,但是这仍不能改变不确定利益应受法律保护的本质。不确定利益是期待权。 第三部分:不确定利益能作为赠与合同标的。合同标的即是合同双方当事人 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合同必不可少的部分。该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赠与合同标的,笔者认为,在私法领域应坚持意思自治原则,国家公权力不应对合同标的过多干涉,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风化,那么某物是否能作为赠与合同标的物的应交由双方当事人判断。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是赠与合同标的的判断标准。该案中,洪方淇将一个根本不能确定的利益赠与给洪瑞英,而洪瑞英表示接受,那么该标的就可以成为他们之间赠与合同的标的,因此不确定利益可以作为赠与合同标的。而该不确定利益是否能转换为现实则是合同是否履行的问题。 第四部分:案例回应。尽管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和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都作出涉诉房屋归原告洪瑞英所有的判决结果,但是两级人民法院的判决理由却不同。笔者将在这一部分评论两级人民法院的判决理由,并根据本文关于不确定利益法律性质和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赠与合同标的的分析支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
【关键词】:赠与合同 不确定利益 利益 法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6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2
  • 一、 案情简介12-13
  • (一) 案件事实12
  • (二) 法院判决结果12-13
  • (三) 争议焦点13
  • 二、 不确定利益法律性质分析13
  • (一)什么是不确定利益13-19
  • (二) 不确定利益与确定利益的关系14-15
  • (三) 不确定利益是期待权15-19
  • 三、 以不确定利益为标的的赠与合同可以成立并生效19-25
  • (一) 赠与合同标的19-22
  • (二) 以不确定利益为标的的赠与合同可以成立并生效22-25
  • 四、 案例回应25-27
  • (一)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判决理由不充分25
  • (二)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理由正当25-27
  • 参考文献27-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彩云;论赠与合同的性质[J];当代法学;2000年04期

2 李岩;;民事法益的界定[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3 王轶;期待权初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于志刚;;贿赂犯罪中的“谋取”新解——基于“不确定利益”理论的分析[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5 李盾;我国赠与合同的实践性与诺成性探讨[J];法学评论;1999年05期

6 高晓春;赠与合同若干问题探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薛文成;关于赠与合同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李岩;;民事法益与权利、利益的转化关系[J];社科纵横;2008年03期

9 钟康树;张颖璐;;安置房利益赠与合同的效力分析[J];人民司法;2012年10期

10 章正璋;;对我国现行立法合同成立与生效范式的反思[J];学术界;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745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45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