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因不可抗力致合同解除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4:35

  本文关键词:因不可抗力致合同解除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可抗力 合同解除


【摘要】:正一、不可抗力的认定问题我国在合同法中规定了享有法定解除权的几种情形,不可抗力是其中的情形之一。可见不可抗力的发生是法定解除权产生的基础。不可抗力的认定标准是应以当事人的认知能力和预防能力判定还是应以
【作者单位】: 天津市锐尚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不可抗力 合同解除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不可抗力的认定问题我国在合同法中规定了享有法定解除权的几种情形,不可抗力是其中的情形之一。可见不可抗力的发生是法定解除权产生的基础。不可抗力的认定标准是应以当事人的认知能力和预防能力判定还是应以一般人的认知和预防能力判定呢?下文对不可抗力认定的理论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胡艳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蔡欣欣;;法律进化与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之权利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潘善斌;医疗事故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徐自力,钱进;殊途同归——析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之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孔东菊;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孔东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李青,翁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国际比较及具体形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振江;;论林纸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蒋浩;;情势变更原则及其法律适用——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闫成栋;;我国体育仲裁性质有关问题探讨[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有志;石少侠;;民商法关系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崔聪聪;日本电子记录债权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军;论建立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2 邹发云;关于合同解除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1998年04期

3 张用江,汪少鹏;关于合同解除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8年03期

4 黄朗喜;浅议合同解除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董延林;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的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1998年01期

6 王艳玲;;合同解除探析[J];经济论坛;2006年12期

7 杨秋林;论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0年04期

8 白慧林;论合同解除的条件[J];中国律师;2001年06期

9 黄海英;合同解除与保证人责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刚;;如何认定导致合同解除的政府拆迁行为的性质?[J];中国审判;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少华;吴宏忠;;不可抗力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贾盛荣;;论合同解除的溯及力[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金山;;试论合同解除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王海银;;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领域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刘彤海;;关于合同解释的理论与实践——以案例为视角[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6 张庆华;;按揭期间解除购房合同的法律后果[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潘公明;李宗胜;张育红;;解除权在建筑工程承包案件中应用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周庆;;特许经营合同的特点[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淦明;;“请求解除”“通知解除”并不一样 浅析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方式[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詹礼愿;萧洪;;略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除权——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条款[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梦超;遇不可抗力事件游客欲取消行程是否属违约[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2 江中帆;误读“不可抗力”的代价[N];工人日报;2011年

3 李瑞兴;铺面转让难履约 不可抗力能免责[N];法治快报;2010年

4 孟亚生;购房新政:可预控风险还是“不可抗力”?[N];工人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晓燕 张慧鹏 本报通讯员 林劲标 周桂颜;不可抗力伤游客 公平原则还公平[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刘劲柳;旅游者能否以不可抗力为由免责[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浙江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黄恢月;不可抗力对旅游合同履行的影响及其应对(上)[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郑金雄 尤冰宁 竹雨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尤冰宁);“不可抗力”考验游客应对能力[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本报法律组;预订轿车不能如约交货能否请求双倍返还定金[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新起点律师事务所 王震;如何理解购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红;继续性合同终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东;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子厚;合同解除基本理论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艳驰;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方胤;合同解除与风险负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赖凌云;合同法上不可抗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范立磊;不可抗力规则适用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刘庆伟;我国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单婧婧;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3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63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