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研究
【摘要】:2014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五条、第五十条系对我国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规定,有投保人“任意解除权”之称。这样的称谓与保险的特性有关联,即保险为保证投保人在其保险利益遭受损失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投保人来源于其自身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加之投保人系保险合同的主体,在合同自由原则下,投保人如何处分自己的权利是其自由。当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同一人时,《保险法》赋予投保人几乎不受限制的保险合同解除权则完全可以。但是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受益人不是同一人时,投保人在保证保险合同、人寿长期保险合同等保险合同中行使此种具有任意性的法定解除权,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理期待利益,也阻碍了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创新。同时,也不符合利他合同等基本理论。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的法定解除权问题在我国保险理论和实务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在利他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法定解除权是否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是否应在充分考虑解除权分配规则、行使方式、被保险人的期待利益等基础上,合理地行使解除权?于此,本文拟从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立法理念和立法宗旨出发,结合其目前行使的现实困境和理论困境,试论对其加以限制的理论基础及路径,对于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进行研究,以完善我国保险法基础理论,为实务提供指导。本文主要内容为以下五章:第一章为利他保险合同中投保人被法律赋予的具有任意性法定解除权的一些基础理论。先行明确利他保险合同的定义、特征,明晰利他保险合同的范围和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于投保人法定解除权从内涵、性质和行使要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形成深入的认识。此后,再从我国《保险法》对于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立法现状上进行考察,并对现状进行评析,以指出问题所在。第二章为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的现实和理论困境。通过两个判决完全相反的同类型的利他保险合同的案例引入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中遇到的困惑,在此基础上阐述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过程中遇到的限制保险业创新发展、侵害被保险人期待利益以及实效不足等现实困境和利他合同基本理论相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及不符对价平衡原则等理论困境。以此,深入分析问题的现状。第三章为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理论基础。在已经提出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遇到的现实和理论困境后,阐述应当对其加以一定程度限制。而限制这种法定解除权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加以支撑。因此本章先从保险法立法理念出发,重新发掘保险法的立法原则和宗旨,以探究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立法理念与保险法立法原则的偏颇之处。以此论述应当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从利他合同理论、期待利益理论、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等法学理论角度和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理论等经济学理论角度论述在利他保险合同中应当对投保人法定解除权加以限制。第四章为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域外经验。在论述应当在利他保险合同中对投保人法定解除权加以限制后,具体应当如何加以限制,便需参考保险法相关理论和立法较为发达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日本、英国和韩国等四国关于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规定,通过对上述四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论述,分类整理出同意权、禁止解除以及解除请求权和介入权相结合等三种立法模式,并对此三种立法模式进行评析,分析优缺点。第五章为我国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路径探析。通过上述论述应当对利他保险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进行限制并考察了四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具体到我国利他保险合同对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进行限制的路径探究。首先基于目前我国《保险法》的总体规定和框架,明确投保人的法定解除权为不可排除的,其仍应当享有利他保险合同法定解除权。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应当确立解除请求权和介入权的立法模式,同时对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10月22日颁布的《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进行评析。最后阐述解除请求权和介入权立法模式的具体构建。
【关键词】:利他保险合同 投保人 法定解除权 限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导论11-19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目标12-13
- 三、研究意义13
- 四、相关文献综述13-18
- 五、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基本理论19-26
- 第一节 利他保险合同的界定19-21
- 一、保险合同的内涵19
- 二、利他保险合同的界定及类型19-20
- 三、利他保险合同的特征20-21
- 第二节 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内涵及行使要件21-23
- 一、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内涵与性质21-22
- 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特征22-23
- 三、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行使要件23
- 第三节 我国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立法现状及评析23-26
- 一、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立法现状23-24
- 二、对我国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立法现状的评析24-26
- 第二章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的困境26-34
- 第一节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的现实困境26-31
- 一、两个利他保险合同案例26-28
- 二、限制保险行业发展和创新28-29
- 三、侵害被保险人期待利益29-30
- 四、实效性较差30-31
- 第二节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行使的理论困境31-34
- 一、与利他合同通说理论相悖31-32
- 二、违背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32-33
- 三、不符合对价平衡原则33-34
- 第三章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理论基础34-43
- 第一节 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立法理念及评析34-36
- 一、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立法理念34-35
- 二、对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立法理念的评析35-36
- 第二节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法学基础36-40
- 一、利他合同理论的要求36-37
- 二、期待利益理论的要求37-38
- 三、符合诚实信用原则38-39
- 四、符合利益平衡理论39-40
- 第三节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经济学基础40-43
-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要求40-41
- 二、机会成本理论的要求41-43
- 第四章 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域外经验43-49
-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43-46
- 一、德国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规定43-44
- 二、日本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规定44-45
- 三、英国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规定45-46
- 四、韩国投保人法定解除权的规定46
- 第二节 对主要发达国家相关规定的评析46-49
- 一、同意权的立法模式46-47
- 二、禁止解除的立法模式47-48
- 三、解除请求权和介入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48-49
- 第五章 我国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路径49-56
- 第一节 投保人解除权排除的不可能性49
- 第二节 对《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的评析49-53
- 一、利他人身保险合同中的法定解除权归属的评析50
- 二、人身保险合同投保人死亡时合同解除权归属的评析50-51
- 三、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规定的评析51-53
- 第三节 我国利他保险合同投保人法定解除权限制的具体完善53-56
- 一、解除请求权的具体构建53-54
- 二、介入权的具体构建54
- 三、其他解除权规定的完善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1-62
- 后记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华;我国保险合同的解释及其改革建议[J];沧桑;2004年06期
2 尹中安;;对保险合同几个特征的质疑[J];兰州学刊;2006年08期
3 勇小芹;;保险合同会计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启示[J];西部财会;2011年09期
4 张萍;;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2年16期
5 ;保险合同现争议 四种解决方式供消费者选择[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年10期
6 魏华林;论保险合同形式的几个理论问题[J];保险研究;1996年05期
7 周永波;医疗保险合同的作用[J];中国社会保险;1997年06期
8 顾梅;对一起未缴纳保险费保险合同法律效力的评析[J];法学;2000年07期
9 刘登勇;该理赔申请能否给付?──兼谈保险合同的效力[J];上海保险;2000年03期
10 偶见;本案保险合同应予解除[J];上海保险;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殷镇锋;;保险合同“代签名”现象及其治理[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2 刘丹;周甲笑;;无效保险合同研究[A];浙江省2012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费洁;;浅析预收保费与保险合同成立的关系[A];浙江省2011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魏小燕;;论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A];浙江省2011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魏小燕;;保险合同中特别约定条款的效力[A];浙江省2012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苏兆勇;;反思保险合同的解释规则[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7 夏益国;;应在我国保险法律中增加保险合同的撤销[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虞嵘;;保费的交付与保险合同的生效[A];浙江省2011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丹;;试论无效的保险合同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范万兵;;无效保险合同研究[A];浙江省2013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研 编译;保险合同[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堵春勇;让保险合同平易近人[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记者 陈天翔;保险合同,让我读懂你![N];国际金融报;2004年
4 朱立毅;保险合同何以遍藏“陷阱条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北京市五环律师事务所 冯修华律师;保险合同的诺成性质与保险合同的成立[N];中国保险报;2006年
6 沙银华 张玉玲;未缴保费 未出保单 保险合同成立吗[N];中国保险报;2006年
7 严剑漪;买车未索保险合同 保险免赔后果自担[N];中国保险报;2007年
8 于海燕;保险合同 看得明白才能赔得清楚[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保险研究所许闲;世界各国保险合同界定分歧大[N];中国保险报;2008年
10 杨守勇;保险合同很“霸道”,投保索赔有“门道”[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百灵;保证保险合同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姜南;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高定中;保险合同最大善意性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浩;论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黄宇宏;论章程自由的界限[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3 邓颖;卡式电子保单业务特殊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4 宋筠;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t,
本文编号:766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6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