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子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于电子数据库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讨论。在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就等同于财富,一个国家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往往说明该国家的发达程度高,数据库作为这个近年来网络媒体界新生力量,以其易检索、信息全、较低廉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应用。但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对数据库拥有者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如何对数据库进行在著作权方面的合理保护,如何平衡数据库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引起各国立法者和法学学者的高度关注。最先将数据库纳入法律保护的是欧盟,它通过单独立法,制定《数据库指令》,并获得多数欧洲国家的支持并适用,紧随其后是美国,多次提出了向国会提出数据库保护立法法案,虽然没有通过,但也找到了适合本国的数据库保护模式,我国虽然没有专门为数据库立法,但是从《著作权法》近二十年来的不断修正中,我国也初步形成了数据库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即汇编作品标准著作权保护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几项重要规则,但这些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数据库市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笔者充分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经济、文化、法律角度层层切入,深度剖析数据库的特征,理性解读我国保护现状,通过对我国数据库产业的发展与保护情况凸显出数据库产业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再通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数据库数据库保护模式,从中提取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对我国数据库法律保护尤其是著作权保护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文一共由五个部分,除去引言,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电子数据库的一般问题。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数据库法律上的概念、自身特征,并从数据库在我国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两个方面论证了我国数据库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国外关于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模式概述和评价。在数据库保护的初期,也就是欧盟《数据库保护指令》问世前,世界各国主要利用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对数据库进行法律保护,但无论从保护强度还是从保护范围上法律规定都尚未完善。上世纪末,欧盟数据库保护指令的出台,改变了数据库法律保护体系的格局,首次提出特殊权利保护机制。赋予非独创性的数据库特殊权利并加以保护,偏重保护数据库制作者的合法权益。美国则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数据库产品化并进行保护,笔者 在此部分着重比较分析了特殊权利保护模式和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模式的弊端。 第三部分,我国电子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现状。我国对数据库保护现在的法律根据主要是2001年《著作权法》修正案,《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合同法》也为非独创性数据库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这部分主要通过司法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理清数据库法律关系中的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一步剖析数据库制作者的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冲突和平衡问题。 第四部分,重点提出了我国电子数据库保护模式的创建与立法内容的补充建议。论证无论是特殊权利模式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模式都不是我国数据库保护的最佳模式,我们应该建立对有独创性的数据库赋予著作权保护,对无独创性的数据库赋予邻接权保护的保护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著作权保护体系,并对立法内容的补充提出笔者的独到见解,探讨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数据库保护之路。
【关键词】:电子数据库 著作权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引言10-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1.1 研究目的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的写作方法及其创新点12-14
- 1.3.1 论文的写作方法12-13
- 1.3.2 论文的创新点13-14
- 2 电子数据库的一般问题14-20
- 2.1 电子数据库的一般界定14-18
- 2.1.1 电子数据库的概念14
- 2.1.2 电子数据库的特征14-18
- 2.2 电子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意义18-20
- 2.2.1 电子数据库发展的现状18
- 2.2.2 电子数据库法律保护的必要性18-20
- 3 国外电子数据库著作权保护模式评介20-28
- 3.1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20-23
- 3.1.1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概述20-22
- 3.1.2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的优势与弊端22-23
- 3.2 欧盟:特别权利法保护模式23-28
- 3.2.1 特别权利法保护模式的概述23-26
- 3.2.2 特别权利法保护模式的优势与弊端26-28
- 4 我国电子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现状28-34
- 4.1 我国的电子数据库著作权法律关系28-31
- 4.1.1 电子数据库著作权的客体28-29
- 4.1.2 电子数据库“著作权”的主体29-31
- 4.1.3 电子数据库著作权内容31
- 4.2 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的核心问题31-34
- 4.2.1 数据库的著作权法地位31-32
- 4.2.2 数据库侵权标准的认定32-34
- 5 我国电子数据库著作权保护体系的完善34-43
- 5.1 电子数据库保护制度的完善34-39
- 5.1.1 保护模式的创建34-35
- 5.1.2 著作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协调35-39
- 5.2 关于电子数据库保护制度完善的两点建议39-43
- 5.2.1 利益平衡的把握39-41
- 5.2.2 立法内容的补充41-43
-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J];法学;2000年04期
2 秦思达;;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余扬帆;;论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性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4 刘春霖;孙琳;;论网络环境下表演者精神权利的法律保护[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7期
5 郭洪波;数据库法律保护的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6 张今;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J];科技与法律;2004年04期
7 张曦;邓扬麒;;浅议数据库的著作权法保护[J];科技广场;2008年11期
8 胡坚;数据库保护制度的里程碑——欧盟“数据库指令”评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9期
9 曹艺潇;;非原创性数据库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冯晓青;;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限制及其利益平衡[J];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红;数据库著作权法保护制度完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慧彬;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戴建志;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翼腾;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鹏;论数据库权利的法律保护[D];河南大学;2009年
6 付金妍;论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1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6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