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劳务工的情感心理压力,建设和谐企业
本文关键词:化解劳务工的情感心理压力,建设和谐企业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心理压力 企业职工 用工形式 用人单位 和谐 长期存在 可持续发展 情感 法律关系
【摘要】:正《劳动合同法》用了整节的篇幅对劳务派遣作出了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长期存在的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空白。劳务派遣作为新的用工形式,已为国内部分国企私企所接纳。在劳务派遣过程,产生三个主体关系,一是劳务工;二是劳务公司(亦称用人单位);三是企业(亦称用工单位),劳务工被派遣到企业工作,在同一单位由于用工形式不同,在员工身份划分上出现劳务工、职工。劳务工本身除劳动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心理压力 企业职工 用工形式 用人单位 和谐 长期存在 可持续发展 情感 法律关系
【分类号】:F272.92
【正文快照】: 《劳动合同法》用了整节的篇幅对劳务派遣作出了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长期存在的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空白。劳务派遣作为新的用工形式,已为国内部分国企私企所接纳。在劳务派遣过程,产生三个主体关系,一是劳务工;二是劳务公司(亦称用人单位);三是企业(亦称用工单位),劳务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明;刘文华;;云南省人行系统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调查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11年20期
2 唐甜;;试析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3 ;被派遣员工负伤,谁来担责?[J];人力资源;2009年06期
4 王羽;;劳务派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0年20期
5 卫娇华;梁英伟;赵蕾;;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09年18期
6 王丽平;;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利弊分析及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7 王花;;我国国企劳务派遣用工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商务;2010年12期
8 万希;;派遣员工的风险规避[J];新资本;2008年02期
9 杨林叶;;浅析劳务派遣对企业用工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年18期
10 邓志旺;;浅析新时期企业劳务派遣管理——以激励理论为视角[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雯;;对护理激励管理的辨证思考[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曲培亭;;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在的和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3 韩金华;;改革以来中国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发展轨迹总结与展望——从较低层次和谐到纠纷和冲突激化再到更高层次和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原;;对当前企业职工思想突出问题的理性思考[A];新世纪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专辑[C];2000年
6 王贺芳;;企业职工档案管理[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萧今;;企业职工对工作技能的认识分类及影响因素:三水平和三个地区的比较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郑跃芳;;企业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推进工作的实践[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9 刘俊彦;;用人单位看重什么——百家知名企业选人标准研究报告[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车贵;;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动力[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维永 李洪珍;非公企业劳务派遣工管理机制探索[N];工人日报;2011年
2 本报驻站记者 胡宗奎;转型者之歌[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3 记者 韩婧;金融危机下多方机构联手促就业[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4 孙瑞灼;变相劳务派遣凸显人才管理短板[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记者 乌梦达;深圳人保局:已开始全面调查古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毕节地区顺泰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黄大有;密切劳务协作关系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7 谢薇;劳务派遣企业也要用工登记[N];福州日报;2007年
8 王雯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顾问;劳务派遣的人力成本控制[N];组织人事报;2011年
9 记者 王雁 通讯员 李德忠;同煤集团:老国企趟出用工新路子[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侯雪松;应对劳务派遣业加以规范[N];江苏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维义;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尹德和;以“和”为核心的企业伦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陈云;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明;入世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何华梁;我国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董欣;转型期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丁小强;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明;深圳移动公司知识型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锐;软件企业研发人员劳务派遣现状及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占德小;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处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李yN宁;知识型劳务派遣员工激励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刘卫超;劳务派遣员工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6 张英武;某汽车集团劳务派遣管理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景耀;天津T建设有限公司技术型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杨振武;劳动行政部门劳务派遣公司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任婉华;DC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组织承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周丽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企业职工体面劳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2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6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