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违约精神损害类型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4:32

  本文关键词:违约精神损害类型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违约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 类型化 比较法考察


【摘要】:目前,我国主流学说仍坚持精神损害赔偿只能依据侵权法提出的传统理论,但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却一再被当事人提起,固有理论并没有阻却人们在违约责任中寻求精神损害救济的脚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比较,试图在论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正当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在我国当前司法环境下,可以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类型,以期助益于司法实践。 本文除引言及结语,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探索及该制度在国外立法判例中的发展。该部分通过对国内司法实践中三个典型案例的援引,表明在我国具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国外立法及判例的介绍,期望对我国如何确立该制度提供比较法的指引;最后概括出确立该制度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在特定合同类型中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该部分分别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的变迁、合同法的作用及损害赔偿规则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证,表明随着现代民法转为关注实质正义,违约责任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樊笼已被打破;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能真正实现合同法鼓励交易及债权人保护的作用;特定类型合同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也符合完全赔偿规则与可预见性规则。 第三部分:阐述以类型化构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该部分从类型化的意义、类型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类型化的标准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类型化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指出类型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精神利益保护原则、全面原则及谨慎原则;提出可以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其本质特点在于合同内容关涉精神利益,并且精神利益对该类合同而言是重要的,因此可以以合同内容为标准进行类型化总结。 第四部分:立足于我国司法发展现状,归纳出可以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类型。该部分以合同内容为标准,以精神损害发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对可以适用该制度的合同类型进行了总结。论述时,本文站在法官说理的角度,将该问题区分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情况下及单独构成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讨论:认为在责任竞合情况下,基于对责任竞合理论实质上赋予当事人选择权的考虑及对诉讼便易、非违约方利益的维护,法律应允许非违约方直接依据合同法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在仅构成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将可以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具体划分为:合同目的特殊的合同,合同标的物特殊的合同,合同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特殊的合同。
【关键词】:违约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 类型化 比较法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D923.6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一、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概述12-19
  • (一) 国内肯定性案例分析13-15
  • (二)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考察15-18
  • (三) 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意义18-19
  • 二、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分析19-23
  • (一) 以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的变迁为视角19-20
  • (二) 以合同法功能之发挥为视角20-21
  • (三) 以完全赔偿规则与可预见性规则为视角21-23
  • 三、 以类型化构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理论依据23-26
  • (一) 一般化处理或是类型化处理23-24
  • (二) 类型化处理需遵循的原则24-25
  • (三) 类型化处理的划分标准25-26
  • 四、 可以在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类型26-34
  • (一)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语境下26-27
  • (二) 仅构成违约责任的语境下27-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黄金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障碍及其克服[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3 范在峰,张斌;两大法系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规则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4 李永军;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二元制体系下的边际案例救济[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5 张俊岩;;违约责任及其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何谦;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7 叶知年,陈埔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叶金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解释论框架[J];法学家;2011年05期

9 韩赤风;;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及其排除——以中德法律及司法实践为视角[J];法学;2006年10期

10 冷传莉;;民法上人格物的确立及其保护[J];法学;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892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92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