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下减损规则之适用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合同法下减损规则之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损害赔偿是合同法下违约的主要救济方式之一,但违反合约一方可通过主张减损规则抗辩,使得受害方获得的损害赔偿受到限制。合同法领域下,减损规则 要求守约一方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害,受害方对违约所产生的损失不能任由其扩大且对本可避免的损失无权要求赔偿。减损规则现已成为合同法下普遍适用规则之一,但在不同国家法下表达、适用方式及效果不同,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关于损害赔偿在违约救济中的地位安排不同,减损规则的适用往往与实际履行存在冲突矛盾。本文通过对国际公约,英美法,具有大陆法系代表性的德国法关于减损规则的规定对其在合同法领域内适用问题进行比较法研究。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减损规则的概念以及减损之性质,比对不同法的相关条文规定。减轻损害是合同法下受害方所需承担责任之一,但减损并非真正的义务,仅仅只是将可赔偿的损失范围排除本可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的部分。因此,如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非要求受害方予以赔偿,而是对该部分损失不予赔偿。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与有过失制度与减损规则之间的关系。在部分法规下并未明确规定减损规则,而主张受害方应对因自身原因所引起的损害负责,将受害方未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损失归入与有过失法制度下,最终按照原因力大小分配损害承担份额。尽管减损规则与与有过失在适用时间和结果上不同,但其法价值都是限制受害方损害赔偿范围,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减损规则的法理依据。理论界,对减损规则设立的法理依据主要采诚实信用说、过错说、近因说以及经济效率说。 第四部分重点在减损规则的适用及法律后果。首先,要求一方违约且另一方已知或应知。其次,受害方未能采取合理措施,最后,重要的是产生或扩大的损失与受害方的作为或不作为有关。减损规则要求受害方采取合理措施,但是相关法条并未对“合理性”作定义。判定所采取的减损措施是否合理,应当由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在该部分列举了一些减损措施并对其实施作具体分析,如停止履行、替代交易、变更合同、避免瑕疵后果损害、控制减损费用、提醒危险等。 第五部分试图解决实际履行请求权与减损规则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在实际履行优先的大陆法系下,还是在损害赔偿优先的英美法系下,减损规则仅只于损害赔偿下框架下探讨。债权人虽有权要求实际履行,但往往受到一些限制,此类限制也是以诚实信用、经济效率原则为出发点,此与减损规则所追求的法价值相同。 第六部分分析预期违约下是否应当适用减损规则。法律赋予了受害方在预期违约下的选择是否承认相对方违约的权利,如果承认对方违约,此时应当适用减损规则,相反,如果拒绝承认预期违约,继续要求履行合同,减损规则的适用是本部分的重点。
【关键词】:减损规则 合理措施 实际履行 预期违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言12-14
- 一、 减损概述14-18
- (一) 主要法规对减损的不同规定14-16
- 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4
- 2. 英美法14-15
- 3. 德国法15
- 4. 中国法15-16
- 5. 中国地区台湾法16
- (二) 减损之性质16-18
- 1. 义务说16
- 2. 不真正义务说16-17
- 3. 减损之定性17-18
- 二、 减损规则与与有过失制度18-24
- (一) 合同法下的与有过失制度18-19
- 1. 英美法系不承认与有过失制度18
- 2. 大陆法系与有过失制度18-19
- (二) 合同法下与有过失制度的不同立法例19-20
- (三) 减损规则与与有过失的区别20-21
- 1. 区分助成违约之与有过失与减损规则20
- 2. 归责要件不同20-21
- 3. 适用法效果不同21
- (四) 我国合同法领域的减损规则与与有过失的关系21-24
- 1. 我国合同法领域的与有过失规则21-22
- 2. 与有过失规则适用之争议22
- 3. 合同法领域下不应适用与有过失制度22-24
- 三、 减损规则的理论学说24-26
- (一) 诚实信用原则24-25
- (二) 近因说25
- (三) 经济效率说25-26
- 四、 减损规则的适用及法律后果26-40
- (一) 采取减损措施的时间点26-27
- 1. 主要法规对时间点规定不一26
- 2. 区分违约的发生与损害的发生的时间点26-27
- 3. 减损不真正义务的产生时间27
- (二) 受害方未能采取合理措施避免或减轻损失27-28
- (三) 合理措施的判断标准28-30
- 1. 合理措施的定性模糊28
- 2. 三种不同衡量标准28-30
- (四) 合理措施的类型化30-37
- 1.停止工作30
- 2.替代交易30-32
- 3.变更合同32-34
- 4.避免瑕疵结果损害34-35
- 5.控制减损措施费用35
- 6.提醒危险35-37
- (五) 举证责任的分配37
- (六) 适用减损规则的法律后果37-40
- 1. 受害方对可避免的损失不得获赔37-38
- 2. 受害方采取合理措施所产生的费用由相对人承担38
- 3. 受害方对已避免的损失不得获赔38-39
- 4. 减损措施所受利益计入损害赔偿39-40
- 五、 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40-48
- (一) 比较法上实际履行在违约救济中的地位40-44
- 1.《公约》中实际履行的地位40-41
- 2.英美法实际履行的地位41-42
- 3.德国法42-44
- (二) 比较法上实际履行与减损规则关系44-46
- 1. 损害赔偿优先下减损规则的适用44-45
- 2. 实际履行优先下减损规则的适用45-46
- (三) 我国法上实际履行与减损规则的关系46-48
- 1. 违约救济下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关系46-47
- 2. 实际履行的限制47
- 3. 自由选择救济方式下的减损规则适用47-48
- 六、 减损规则与预期违约48-53
- (一) 预期违约中的选择权48-50
- 1. 受害方有权选择是否承认预期违约48-49
- 2. 受害方行使选择权的法律后果49
- 3. 确立受害方选择权的必要性49-50
- (二) 拒绝承认预期违约与减损规则50-53
- 1. 受害人的选择权与减损规则50
- 2. 拒绝承认预期违约的限制50-51
- 3. 我国合同法应采取的选择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强;;论新旅游法下网络团购旅游纠纷中消费者损害赔偿的认定[J];法制博览;2015年02期
2 叶青巍;苏倪;;对合同违约中减损规则具体措施的探讨[J];法制博览;2015年02期
3 马永双;论合同法中情事变更原则的历史沿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李文忠;李松艳;王一洁;;和谐社会视域下旅游者权益保护[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宋忠胜;论合同上第三人的范畴[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付荣;后合同义务刍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饶世权;消费者举证责任的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0年01期
8 罗万里;论不可抗力的风险分配与公平原则──兼与王利明、崔建远教授商榷[J];河北法学;2000年01期
9 刘浩宇;效率违约的价值评析──对我国合同法第110条的再思考[J];河北法学;2000年02期
10 田韶华;论我国合同法上的严格责任原则[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邓海峰;;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李雯;;以转让方式转移拟证券化债权资产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张川华;;禁止债权转让特约效力研究——以《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第9.1.9条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8 赵晓钧;;欧洲财产法律制度近五十年的发展研究[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有志;石少侠;;民商法关系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10 任万兴;折喜芳;;信用制度与我国商法之现代化[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健;我国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董e
本文编号:94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4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