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三性”岗位 强制规范
【摘要】: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具有管制性强制规范属性,超出"三性"岗位范围外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属于无效派遣。按照法律实施的需要和逻辑,我国法律应增设无效派遣向企业直接用工转化的处理管道,并取消《劳动合同法》原有规定中与"三性"岗位强制性规范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制度设计,以保证法律条规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世界先进工业化国家劳务派遣适用范围法律规制的立法实践表明,通过立法直接划定劳务派遣适用岗位、行业的规制方式容易产生"规制失灵"的恶果;放松甚至取消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强化保障劳务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自雇员工平等待遇的规制路径值得我国借鉴。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三性”岗位 强制规范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我国法律首次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谢德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J];法学;2011年08期
3 王舒扬;;论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泛滥”成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5期
4 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5 平力群;;日本劳务派遣制度改革及其问题[J];日本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世强;;论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基于《劳动法》的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心淼;赵黎明;;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帆;;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模式、理念与规则——基于《侵权责任法》对劳务派遣雇主责任规定的考量[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4 俞小芳;;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缺陷和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5 贺玲;;论职业安定性保护法律制度与劳动关系二元结构[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6 董保华;;“隐蔽雇佣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7 邓旋;;浅析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8 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年01期
9 侯玲玲;;我国劳动派遣连带责任规定之法理分析——评《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J];法学;2008年05期
10 谢德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J];法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加艳;蒋仕娇;;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分析——胡某诉某啤酒公司劳动纠纷案[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跃利;桑家宁;;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完善[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淼;ZZDL公司劳务派遣业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沈巍静;外企代表处劳动派遣的市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兰;上海市银行业劳动力派遣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戴广龙;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跃进;劳务派遣中的问题与对策[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07期
2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3 李晖;;劳务派遣及其法律规制——兼论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的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谢德成;;劳动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之比较[J];河北法学;2006年12期
5 陈玉娥;;对人才派遣热潮的冷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1期
6 杜一鸣;;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8 沈同仙;;运用雇主分立理论确定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9 蔡和平;;德国雇员转让法及其发展[J];中国劳动;2006年07期
10 刘畅;张军;尹松梅;杨杰;薛孝东;;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风险防范[J];中国劳动;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当前劳务派遣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劳动合同法》对此有什么对策?[J];司法业务文选;2007年29期
2 褚建明;;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新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3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4 张驰;;用工单位不给钱,派遣公司不发饷?[J];人力资源;2008年12期
5 方正宇;;半导体行业的劳务派遣之路[J];半导体行业;2008年03期
6 司乃捷;;劳务派遣的法律与实践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07期
7 赵山;;半导体行业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最关心的十个问题(上)[J];半导体行业;2008年06期
8 陈一明;;新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专访北京市诚润玺顾问有限公司管理总监刘莺莺[J];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10期
9 赵国伟;;劳务派遣之风险防范[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4期
10 罗海燕;;浅析劳务派遣中的派遣机构[J];大众商务;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郎冲;;企业用人即时辞退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劳务)派遣风险防范[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致礼;劳务派遣组织将有准入标准[N];首都建设报;2008年
2 本报实习生 问灿 刘燕 本报记者 刘常俭;不应收取的“中介费”[N];河北日报;2009年
3 陈琳 李金迪 晓岩;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案开审[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遭遇“三重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6 班书尚 王绪波 徐国林;劳务派遣为何同工不同酬?[N];连云港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路;“700余名职工,550名是劳务工”[N];工人日报;2011年
8 特约撰稿 周斌;百思买遣散“劳务派遣员工” 雅戈尔收回“最牛放假通知”[N];人才市场报;2011年
9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胡高崇;劳务派遣被滥用 职工权益难保障[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记者 李京华;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埋下隐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6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4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