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研究
本文关键词: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品房买卖 惩罚性赔偿 适用范围 适用条件 赔偿数额
【摘要】:补偿性赔偿责任旨在弥补受害人的直接损失与可得利益的损失。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此种赔偿责任与其从违法行为中获得的不当利益相比是微乎其微。因此,房地产交易市场急需确定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威慑、惩戒开发商的不法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我国1993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但较为原则,尤其对于该法所称商品是否包含商品房,民法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给具体法律运用带来困难。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司法解释中,再次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使得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适用有具体的依据。我国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确立较晚,法律适用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制度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立法完善尤为必要。我国现行有关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规定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与司法解释中。就商品房买卖来说,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包括开发商恶意违约、欺诈和房屋面积误差。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商品”范围的认定,理论上有“商品说”与“非商品说”两种观点。商品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也是劳动者制造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应当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称的商品范畴。司法实务表明,现行司法解释关于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规定,存在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完全囊括现实中违约或者欺诈的情形。为此,应改变适用范围的设定方式,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适当扩大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行为要件、损害事实要件与因果关系要件五个方面。现行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规定的不足,包括开发商欺诈情形下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主观要件认定不明确等。为此,应合理分配商品房买卖双方的举证责任,即在开发商欺诈的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将举证责任转移给处于优势地位的开发商,更便于法庭举证与诉讼程序进行。应当将重大过失纳入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主观要件认定中,以便更好的保护房屋购买人的合法权益。在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数额确定上,现行司法解释规定存在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为只规定了最高倍率的赔偿数额而无最低限额标准以及没明确确立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参考因素,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减弱了立法的可预测性与确定性。为此,应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和补偿性赔偿数额的比例关系并且把二者并行计算;确立上下限额并行制度;明确赔偿数额确定的参考因素;确定法官权利制约与监督机制。
【关键词】:商品房买卖 惩罚性赔偿 适用范围 适用条件 赔偿数额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0
- 一、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10-19
- (一)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解读10-12
- (二) 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责任适用的界定12-19
- 二、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19-30
- (一) 主体要件19-20
- (二) 主观要件20-21
- (三) 行为要件21-22
- (四) 损害事实要件22-23
- (五) 因果关系要件23-24
- (六) 惩罚性赔偿责任适用条件的完善24-30
- 三、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30-42
- (一) 司法解释中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规定与不足30-31
- (二) 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惩罚性赔偿数额规定之借鉴31-34
- (三) 我国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数额确定完善建议34-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乔新生;中国呼唤惩罚性赔偿法规出台[J];中国工商;2000年09期
3 李宴;;论惩罚性赔偿[J];福建法学;2001年04期
4 丁晓军;影响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几个因素[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周超;;论惩罚性赔偿[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张爱军;扩大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之我见[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罗家慧;规制假冒伪劣之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设计[J];政法学刊;2003年02期
8 张爱军;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J];政府法制;2003年03期
9 王立峰;惩罚性赔偿的道德基础[J];山东审判;2003年01期
10 郑冬渝,徐运红;惩罚性赔偿责任探析[J];学术探索;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邵辰杰;田侃;喻小勇;;无伤害药品惩罚性赔偿刍议[A];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白玫;;论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侵权领域的规定为中心[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4 徐琳;张泽;;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5 李秀芬;陈瑶;;美国保险法上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可保性[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6 刘立军;;商品房销售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谌雪燕;;论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8 孙玉荣;;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胡欣;;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姜治鹏;;浅议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珉;商品房买卖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消费者合同与惩罚性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陈北元;“欣弗”事件:惩罚性赔偿迫在眉睫[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晶晶;惩罚性赔偿立法远未达成共识[N];法制日报;2006年
5 魏也;加大惩罚性赔偿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李坚;有必要用惩罚性赔偿遏制伪劣产品泛滥[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7 李坚;消费者期望惩罚性赔偿的出台[N];中国商报;2007年
8 陈晶晶;索赔僵局再撞惩罚性赔偿立法之门[N];法制日报;2008年
9 毕舸;10倍赔偿:加大惩罚性赔偿的信号[N];工人日报;2008年
10 胡立彪;惩罚性赔偿助力消费维权[N];中国质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杜称华;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3 黄娅琴;惩罚性赔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梁彦军;美加保险恶意制度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京耀;论惩罚性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余永明;论产品侵权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婷;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领域的承认与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娟;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彬;惩罚性赔偿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邢琬莹;论惩罚性赔偿在反垄断领域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黄艳;侵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梅珍;产品侵权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郑玲玲;我国民事法律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10 陈强;论惩罚性赔偿[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6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7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