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民法中的默示意思表示

发布时间:2017-10-08 11:15

  本文关键词:论民法中的默示意思表示


  更多相关文章: 意思表示 默示 沉默 私法自治


【摘要】: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意思表示分为明示和默示两种。其中,默示意思表示是指在某一民事法律活动中,行为人没有采取任何语言文字等方式直接表达意思,而是通过非语言文字的形式间接的表达意思的行为方式。这种默示的意思表示形式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表意的间接性,相对人不能直接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中获知对方的意图,但是能够根据其行为通过推定对行为人的想法进行确定。在我国,默示意思表示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继承法》等当中,它是私法自治、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民事法律活动当中的体现,是对民事主体的尊重,符合我国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表达日益趋向快捷、简便化的要求。 本论文主要是对以往对民法中默示意思表示的研究的梳理,包括导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导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论述。本论围绕我国民法中的默示意思表示这一主要内容分四部分展开论述,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对默示意思表示的含义及特征进行整理论述。这部分是对默示意思表示基本理论的综述和概括,默示作为意思表示的方式之一,与意思表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作者首先通过对意思表示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特征的进行阐述,得出意思表示的一般理论,然后结合默示意思表示的特点,从中归纳总结出默示意思表示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默示意思表示的解释理论的探讨分析。默示意思表示在解释时需要根据私法自治、诚实信用和信赖利益保护的标准,遵循解释的规范,从而合理地推出意思表示的成立。所以在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是对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内容、解释的性质及解释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是对默示意思表示的形式分类以及如何进行认定问题的分析。默示意思表示根据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行为方式分为推定型默示和沉默两种形式。这一部分分别从含义、特征和效力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形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了概括。在对默示意思表示的认定方面,首先从默示意思表示认定方式的根源上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就两种形式的认定方式进行了探讨和对比。 第四部分是对默示意思表示的立法技术和立法体现进行论述。本章从法律推定和法律拟制两种立法技术入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法律中对默示意思表示的立法技术并分别从《民法通则》、《合同法》及《继承法》中列举出我国现有法律中默示意思表示的立法体现。 写作过程中,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有限,仅是对我国现有的对默示意思表示的研究进行了一次梳理,不能将默示意思表示所含所有层面内容统括其中,论述虽为粗糙不够深入,但是默示意思表示在我国民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本论文对我国民法中的默示意思表示有一个整体框架性的认知。
【关键词】:意思表示 默示 沉默 私法自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6
  • 一、选题背景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三、研究现状13-14
  • 四、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默示意思表示概念及其特征16-21
  • 一、意思表示16-18
  • (一) 意思表示的概念16-17
  • (二)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17
  • (三) 意思表示的特征17-18
  • 二、默示意思表示18-21
  • (一) 默示意思表示的概念18-19
  • (二) 默示意思表示的特征19-21
  • 第二章 默示意思表示的解释理论21-26
  • 一、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内容21-22
  • 二、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性质22-24
  • 三、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标准24-26
  • (一) 诚实信用原则24
  • (二) 合理信赖原则24-25
  • (三) 私法自治原则25-26
  • 第三章 默示意思表示的形式分类及认定26-34
  • 一、默示意思表示的形式分类26-30
  • (一) 推定型默示意思表示26-28
  • (二) 沉默型默示意思表示28-30
  • 二、默示意思表示的认定30-33
  • (一) 认定方式的根源30-31
  • (二) 默示意思表示的认定31-33
  • 三、推定型默示意思表示与沉默型默示意思表示的区别33-34
  • 第四章 默示意思表示的立法技术及立法体现34-41
  • 一、默示意思表示的立法技术34-36
  • (一) 法律推定34-35
  • (二) 法律拟制35
  • (三) 法律推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别35-36
  • 二、默示意思表示的立法体现36-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作斌 ,白呈明;民事默示法律行为探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韩世远;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我国《合同法》第22条与第26条的解释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宋振远;;浅析民事法律行为之“默示”[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4 梁文;;试论合同默示条款[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01期

5 王馨远;;默示的意思表示分析[J];商业经济;2009年08期

6 陈宏义;;默示意思表示的形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7 何灿;;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8 杨小岷,马秋;论合同中的默示行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高平;王晓阳;;论沉默在合同订立中的法律意义[J];商场现代化;2013年11期

10 张昕;;论默示意思表示的认定[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佳;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3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93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