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婚姻制度浅析

发布时间:2018-02-08 13:51

  本文关键词: 凉山彝族奴隶制 婚姻制度 家支 聘金 奴隶社会 婚姻成立 习惯法规 姐妹 丈夫 姨表兄弟 出处:《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成为夫妻的社会形式、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婚姻制度和什么样的规范婚姻关系的法律存在。对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地区来说,截至1956年的民主改革为止,奴隶制度还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当然就存在着奴隶制的婚姻制度。民主改革运动的胜利,最终消灭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同时也废除了奴隶制的婚姻制度。随着凉山彝族社会跨世纪地跃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和先后经历好几次大的贯彻实施婚姻法和改革婚姻制度的运动,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得以确立和发展,反映社会主义婚姻关系
[Abstract]:Marriage is a social form in which men and women combine into couples, and the marriag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ystem. What kind of social system there is, what kind of marriage system exists and what kind of laws regulate marriage relations. For the Yi nationality region in Da-xiaoliangshan, Sichuan, until the democratic reform in 1956, Slavery is still a living social reality. Of course, there is a marriage system of slavery. The victory of the democratic reform movement finally eliminated the Liangshan Yi slavery society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riage system of slavery was abolished. As Liangshan Yi society jumped into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everal major movements to implement the Marriage Law and reform the marriage system, the socialist marriage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reflecting the socialist marriage relation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朴;李豫浔;;从“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关于凉山彝族族际通婚的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2 林;;凉山彝族的年节[J];中国民族;1957年03期

3 马晓华;;凉山彝族的宗教服饰[J];中国宗教;2009年04期

4 卢丽;莫倩倩;温杉;徐文思;;凉山州彝族等级观念的变革与现状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5 岭光电;余宏模;;凉山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3期

6 张睿;;凉山彝族习惯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4期

7 唐黎明;浅析凉山彝谚所反映的妇女地位的多样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李鉴踪;凉山彝族酒文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王学辉;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婚姻习惯法初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李世康;;漫谈彝族对鹰的崇拜与保护[J];大自然;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敏;伍精忠;;凉山彝族传统家支功能的现代调适[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肖家成;;景颇族的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3 王伟;;布依族亲属称谓[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赵志君;;布依族婚姻与对歌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太;;中国婚姻风俗问题纵横谈[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6 胡庆钧;;论曲诺的被保护民地位与凉山彝族奴隶制的发展阶段[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7 唐绍欣;王小丽;;非正式制度安排与民间的特殊婚姻习惯[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姜振华;;壮族入赘婚研究回顾与展望[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胡金鳌;米正国;;试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及功能[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吴恒;祁庆富;;在凉山彝族奴隶制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哥;凉山彝族火把节:中国十大民俗节之一[N];凉山日报(汉);2009年

2 列来拉杜 本报记者 阿克鸠射;酸甜苦辣的彝族婚俗[N];凉山日报(汉);2007年

3 王立杰;凉山彝族火把节习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阿克鸠射;我家“莫伊”的葬礼[N];凉山日报(汉);2006年

5 萨古曲惹;“西俄布”:大凉山彝族的宗教祈福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彝族:火把节、阿细跳月声名远扬[N];西部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何万敏;彝族新年 嘴巴的节日[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阿哥;崇尚骏马以羊为尊的彝民族[N];凉山日报(汉);2009年

9 胡小平;凉山彝寨的婀娜风情[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记者薛秀泓;我国首次举办婚俗改革主题论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叶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孟纹波;彝族火把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海燕;黎族婚姻制度的变迁[D];海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宁;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郑莉;凉山彝族信仰的表达与嬗变——对毕摩仪式的经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许恒;旧凉山彝族家支制度与当下凉山家支问题的关系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杜欢;凉山彝族传统民居造型与色彩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郑梅;朝鲜族的婚姻及婚姻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云霞;当代藏族招婿婚姻的实证调查[D];兰州大学;2010年

8 卢学英;云南小凉山诺苏“死及比”社会文化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肖先瑞;从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看彝族妇女地位的变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赵君;社会转开进中的家支:彝族的民间权威、规范与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5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495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