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无效与可撤销婚姻若干程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7 13:08

  本文选题:无效婚姻 + 可撤销婚姻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是违背婚姻法定结婚要件的婚姻,由于婚姻关系不仅仅涉及到婚姻关系的当事人还涉及到与婚姻有关的其他亲属的身份利益,所以这两个诉在诉讼程序问题上也有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但我国既没有在民事诉讼法上给予其特别规定也没有制定专门的人事诉讼法予以规定。所以,为了保护婚姻关系当事人及与此婚姻关系有利害关系的人的利益,有必要对婚姻无效之诉与婚姻可撤销之诉的相关程序问题予以研究。对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这两诉的性质问题、正当当事人问题、证明责任问题以及管辖问题予以论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在着重深入分析有关婚姻无效的“无效”究竟属于“当然无效”还是“裁判上无效”的基础上,对婚姻无效的性质予以界定,得出婚姻无效之诉为形成之诉的结论。同时,对婚姻可撤销之诉为形成之诉也给予相关的理论分析。第二部分:首先论述诉的性质对确定正当当事人范围的影响,后以案例的形式分析说明我国法律存在对这两诉的正当当事人的范围规定过于狭窄的问题,并在研究相关国家对这两诉当事人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婚姻无效之诉与婚姻可撤销之诉的正当当事人问题提出在适当范围内加以扩张的完善建议。第三部分:基于婚姻无效之诉与婚姻可撤销之诉的特殊性,论述该两诉所适用的特殊程序法理对这两诉的证明责任的影响。并根据职权探知主义在这两诉中的应用,分析法院在当事人举证不能且案件事实无法查明的情况下法院的调查取证权和事实斟酌权对这两诉证明责任的影响。之后分析由于我国法律缺乏对法院在事实不明情形下的强制性调查取证权,因此对于对实体真实有较高要求的人事诉讼而言是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和利害关系人权益的保护的。所以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论述了我国在这两诉中引入职权探知主义的必要性,以及明确法院应具有的强制性的调查取证权。第四部分:首先论述我国法律对这两诉管辖规定的现状,之后论述在这两诉管辖法院中缺乏当事人共同住所地法院和婚姻缔结地法院所带来的,如不利于法院对案件事实的查明、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和司法资源的浪费等问题。然后在研究域外相关国家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管辖问题的几点具体建议。
[Abstract]:Invalid marriage and revocable marriage are marriages that violate the legal requirements of marriage, because marriage involves not only the parties to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but also the identity interests of other relatives related to the marriage. Therefore, these two lawsuits also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ordinary civil procedure on the issue of litigation procedure. However, our country has not given it special provisions i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nor has it formulated a special personnel procedure law.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and interested parties to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rocedur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annulment of marriage and the revocable marriag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the two actions, the right parties, the burden of proof and jurisdiction. The first part: on the basis of deeply analyzing whether the nullity of marriage is "nullity" or "nullity in adjudication", the author defines the nature of nullity of marriag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ction of nullity of marriage is the action of 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riage revocable action as a formative action is also given relevant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first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litigat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legitimate parties, and then by the form of a cas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our law on the scope of the two legitimate parties to the scope of the problem is too narrow.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two litigants in the relevant countri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proper parties to the litigation of nullity and revocability of marriage in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annulment of marriage and revocable marriag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pecial procedural legal theory applied in the two actions on the burden of proof.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ex officio doctrine in these two lawsui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rt's right of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and the discretion of facts on the burden of proof of the two cases when the parties can not prove the evidence and the facts of the case cannot be ascertained. Then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law of our country lacks the compulsory right to investigate and collect evidence for the court in the case of unknown facts, so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terested parties for personnel litigation with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real entit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power of inquiry in these two lawsuits, and clarifies the compulsory right of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evidence that the court should have. The fourth part: firs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two cases in our country's law, and then discusses the lack of the court of the parties' common residence and the court of the place where the marriage is concluded in the court of jurisdiction of the two cases. For example, it is unfavorable for the court to find out the facts of the cas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and to waste the judicial resources. Then,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relevant national legisl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the jurisdiction problem combined with our country's actual sit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1;D9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广宇;“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理论研讨会”论点摘要[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2 陈秀兰;浅谈市场经济对妇女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影响[J];石油政工研究;2001年03期

3 李相兴;婚姻家庭形态学浅论[J];学术探索;2002年06期

4 陈燕萍;;论婚姻家庭权的伦理内涵与法律规制[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小英;;家庭 婚姻 幸福——浅析家庭文化建设[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6 李秀华;社会性别与婚姻暴力实证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7 马小真;;婚姻分析师,你的婚姻我做主?[J];观察与思考;2006年23期

8 白秀艳;;论婚姻无效制度[J];刊授党校;2006年Z2期

9 邱德祥;;婚姻家庭案件审理中的情、理、法、法官[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10 张瑞发;;家庭防毒戒毒和婚姻的浅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韦国民;;试论布依族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宗贤;;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樊雅丽;;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雪梅;;我国女性婚姻质量的提高与法律的关系[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常岚;;西南地区婚姻挤压现象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欣;婚姻“保鲜”须循规[N];保健时报;2005年

2 作家 毕淑敏;婚姻也需要学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记者 邵昕;婚姻“生病”了 到哪去治疗[N];长春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王淑君 张司契 茉芮·傅瑞里 陈建锋 编译;家庭“冲击波”[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沈仕卫;我省首期婚姻家庭指导培训班结业[N];贵州日报;2006年

6 沈燕玲邋王毅红;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持证上岗[N];解放军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蓓;也为“婚姻医生”号号脉[N];解放日报;2006年

8 陆铁琳;婚姻家庭指导师不是“说客”[N];健康报;2006年

9 赵秀娟;安徽首批“婚姻家庭医生”持证上岗[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王源;婚姻磨合有讲究[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婧;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家庭财产权研究(1937-1949)[D];山西大学;2015年

2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龚恒超;接续传统与时代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初论——兼与西方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烨;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2 刘嘉宝;民国以来雷公山地区苗族婚姻习惯法传承与变迁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韵;独龙族传统婚姻家庭道德生活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赵越;《民国民律草案》女性婚姻继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佩恩;新疆阿西尔乡达斡尔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变迁[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梁娟;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瑞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乡村女性婚姻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8 崔志琳;《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夫妻房产归属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9 王斐;妇救会在两性婚姻变革中的角色[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冯婷婷;虚假身份登记结婚的法律效力[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1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901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