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法典的体系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viewpoints of civil code system arrangement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la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relations adjusted by civil law, the standard of civil cod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the content of civil code. Th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social change are proved in three aspects, and the viewpoint that the civil code of China should be composed of seven parts: general rules, real rights, contracts, relatives, inheritan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ort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士国;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J];法学杂志;1999年06期
2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钢;知识产权法典化应当缓行[J];中华商标;2003年06期
2 陈荣卓,余金波;民事责任若干基本法律问题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章礼强;论以民为本位编制中国民法典[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关今华;人身关系对民法调整对象的定位和价值——兼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5 韦之,彭声;论知识产权制度纳入未来民法典的理由[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6期
6 关今华;;“人格权单独设编”的论争与“人身保护法单独成编”的立法构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韦贵红;论知识产权立法体例与民法典的制定[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8 胡开忠;论无形财产权的体系及其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和归属[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薛军;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薛军;;法律行为理论:影响民法典立法模式的重要因素[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周伟;黄明;;论生态伦理的法律化——民法典草案绿色原则之检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武晋伟;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介明;供应链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蓉;完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宝芹;略论法律移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高慧铭;俄罗斯联邦司法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刘卉;论法律人格与人格权的发展[D];清华大学;2002年
5 李强;从税法角度探讨解决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林柏旬;民法中自然人人格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罗沛文;请求权类型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武文兵;论法律移植[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陈彦,
本文编号:2418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41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