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现代化语境下的权利本位
发布时间:2020-08-18 06:55
【摘要】: 意识形态的现代化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绝对性的推动作用,当传统的法律观念受到外来的新法律观念冲击,并无法对新法律观念同化、吸收时,传统的法律观念体系就要变形,乃至解体。这个传统法律观念与新的法律观念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即为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现代法律意识是以现代商品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制度为基础的法律价值观念体系,是对现代法律制度的主观反映。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法律意识是现代法律意识的起点。但是,在传统法律意识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面临的外部环境不一样,使各国传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道路也不同。中国的法律意识现代化模式无疑属于混合型,即外来文化起了催化的作用,其输入促使了本国传统中本来就具有的诸多现代化法律观念和思想重新整合成现代法律意识。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法制的转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一进程需要法律意识的相应转变。本文从中国近代以来所颁布的四部婚姻法入手,试图理清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特有模式下,国人价值观念的重建、法律意识的转变的制约因素。之所以会选择从中国的四部婚姻法入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为社会构成的最小单元,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也进一步影响着现代化的步伐,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无疑在法律现代化中发挥着某种风向标的作用;另外,婚姻更贴近于国人的生活,同时与婚姻有关的礼数、思想也更与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及法律观念密切相关,通过对婚姻法不断变革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论证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模式及法律意识现代化转变过程中的制约要素,婚姻法的改革进程清晰的展现了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下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模式: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中国本土资源与西方法律文化的碰撞——本土资源中的现代化因素开始复苏——法律意识的重建——本土文化与西方法律文明的结合——法律意识现代化。同时,通过对婚姻法改革进程的研究还可以看出立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3.9
本文编号:2795899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春鹰;《婚姻法》修改:情感冲突与理性选择[J];读书;2001年06期
2 郑素一;;正确解读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以我国民法本位的演变为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旺洪;法律意识现代化之模式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郭素青;从近代日本法律移植看我国法律文化发展[J];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5 马忆南;二十世纪之中国婚姻家庭法学[J];中外法学;1998年02期
6 王桂艳;;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关系的理性思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7 章礼强;;私主体权利本位论——民法论坛一新说[J];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8 王文;论法律移植与法律融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强世功;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杨生平;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兼与俞吾金等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97年09期
本文编号:279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79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