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价值创造原则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3-03 07:14

  本文选题:税收法律法规 切入点:转让定价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企业利用国际税收体系的漏洞,出于避税的目的在不同国家之间转嫁成本,尽可能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税负,这种现象称为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并且它总是和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活动密不可分。BEPS现象对各个国家的经济主权无疑具有巨大的伤害,为此,经合组织(OECD)受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委托,正在筹划和推进一项庞大的国际税改项目以携手打击国际逃避税,即税基侵蚀和利润行动计划(简称BEPS行动计划)。BEPS行动计划包括5大类共15项行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税收与实质经济活动和价值创造相匹配。由于目前的所得税国际规则限制所得来源国的征税权,所以税收权益常常无法反映实质经济活动,利润和税收的主要部分都被截流到了资本输出国,而经济活动发生地却很难获得更多好处。在这其中,与无形资产的跨境使用相关的转让定价活动是行程上述税收错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也成为BEPS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即第8项行动计划《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第8号行动计划的目的是制定一个规则以防止通过在集团成员之间转移无形资产而引发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该计划致力于重新定义无形资产的范围,确保与无形资产的转移和使用相关的利润分配与价值创造相一致,为无形资产拟订转让定价规则或特别措施,并更新针对成本分摊安排的指导意见。其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在无形资产范围中加入了新的因素以及确保与无形资产的转移和使用相关的利润得到恰如其分的分配。第8号行动计划所提出的诸多新理念和新方法势必会对全球转让定价活动(特别是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活动)及相关法律法规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和贸易出口大国,受到转让定价形成的税基侵蚀的严重威胁,所以除了以OECD合作伙伴身份参与BEPS行动计划之外,我国亦在国内法层面逐渐加强转让定价管理,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合理合法地约束跨国企业的避税活动,实现税收权益与实质经济活动的匹配,保障我国的税收权益。譬如,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12月2日及2015年3月18日分别发布了《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简称“16号公告”),重申和明确了一般反避税工作方面的程序及其针对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税务处理基本原则和征管方面的要求,是中国参与全球反避税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与此同时,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税务机关都积极研究避税现象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包括《江苏省国家税务局2014-2015年度国际税收遵从管理规划》、《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关于六项测试的讲话》以及《国家税务总局针对BEPS项目2014年成果的宣讲会》。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9月新发布了《关于征求〈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意见的通知》。该征求意见稿全面借鉴了BEPS各项行动计划的建议及其特别纳税调整原则,并增加了“无形资产”章节来规范与无形资产相关的转让定价安排。通过分析这些税收法规和指导意见,笔者梳理了中国税务机关对BEPS问题的原则立场。从中可以看出,随着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活动在中国日趋活跃,中国税务机关日益强化相关监管力度,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税务机关也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调整监管口径,细化监管标准,并逐渐由宽泛的定性标准向定量标准过渡。然而,尽管中国税务机关已经意识到BEPS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行动在法规层面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行为进行约束,但鉴于相关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尚在摸索阶段,这些新颁布的税收法规在细节上存在诸多不完备处,这使得基层税务机关在查处实际案例时常常有些力不从心,苦于没有完备权威的税收细则来维护中国的税收基础。这种“无法可依”的现象亦使得税务机关和跨国企业在看待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活动时容易产生争议,或是执法过严,或是执法不力,令税法的权威性收到伤害。本文通过2个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案例来分析税务机关和跨国企业在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并力争以客观公允的态度探索解决两者分歧的方法。在特许权使用费案例中,M跨国集团在不同国家间以生产技术和工艺使用费为名分摊特许权使用费。尽管这样的行为存在无形资产偏移税基(即利润转移)的嫌疑并引起了当地税务机关的警觉,但却最终没有被查处。这是由于尽管16号公告规定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时需要考虑各个关联方对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并据此确定各方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但并没有在细节上予以量化。即使中国税务机关按现行税收法规的要求开展转让定价调查,其着眼点也在于通过比较可比公司的财务状况来判定被调查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转让定价以转移利润来侵蚀中国税基,而这种做法对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交易(如特许权使用费)的适用性并不高。因此,由于法规的不完备以及经验的缺失,当地税务机关仅能孤立地看待分摊特许权使用费问题,其稽查重点也限于核实支持文件的完备性上,未能从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角度综合考量M跨国集团的各项转让定价活动,坐视中国的税基受到潜在的侵害。与此同时,为了能更加公允地处理M跨国集团和当地税务机关的分歧,笔者引用了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印度税务当局的经验。印度的经验在于,他们以3个步骤有条不紊地将无形资产价值创造运用到转让定价调查中。首先,印度税务当局会判断有关无形资产交易是否属于关联交易;其次,他们从无形资产开发、人员因素和环境破坏等多角度来测量关联各方在其中的价值贡献度;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对纳税对象调整利润。这些步骤简单明了且一气呵成,成为印度当局维护本国税收主权的利器,也是我国税收机关的榜样。在市场营销案例中,当地税务机关指出H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行为形成了所谓的“营销性无形资产”(“Marketing IP”),双方围绕超额营销费用的认定展开激烈交锋。这显示出部分中国税务机关已经开始认识到无形资产价值创造在转让定价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开展转让定价调查时运用无形资产价值分配原则,但尚有许多细节和理论依据亟待完善。为厘清相关法规的法理渊源和适用性,笔者以《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为纲分析营销活动中的无形资产价值创造问题,并指出税务机关在现行税收法规框架下存在的瑕疵之处。笔者认为,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营销性无形资产及相关的利润分割制定明确的参考指标,并加强税务和海关等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藉此指导相关的转让定价调查工作以保护中国的税基不受侵害。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一方面,国内部分税务机关已经有了国际化的税务思想,也开始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实务中实践价值创造原则,但苦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他们往往是抓住了事件却无法合理有效地进行查处,最终转到“磋商”上去了,坐视中国的税收利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部分税务执法人员无法从全局角度看待跨国集团的全球统筹安排,他们只看到某些个别安排,并被跨国集团准备的文件所蒙蔽,最终只能执拗于如何就文件中的指标与企业沟通磋商,从而错过了其他重要的安排。因此,笔者认为作为长期以来的税基被侵蚀国,中国应该尽快采取行动,将BEPS行动计划指导概要中对中国税基保护有利的部分及早转化为国内法(包括具体的实施细则)以指导具体的税务实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洪;;论我国转让定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之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2 萧承龄;;各国转让定价法规与国际利润归属问题(续)[J];对外经贸财会;1998年06期

3 杨洪;;略论与转让定价相关的经济学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4 叶金育;;转让定价的实质及转让定价争议解决[J];财会月刊;2007年26期

5 李星;王文政;;论转让定价税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6 张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做好转让定价同期资料[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7 萧承龄;;各国转让定价法规与国际利润归属问题[J];对外经贸财会;1998年05期

8 池澄;饶戈军;;中美转让定价中劳务相关法规的比照及借鉴[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刘佳;;浅析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J];法制与社会;2013年02期

10 何鹰;;转让定价法律性质评议[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万江;;外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对策[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2 武艳茹;;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法律规制研究[A];财税法论丛(第1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春;2001年全球转让定价调查报告[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寇红;围绕转让定价,多方利益博弈越发激烈[N];中国税务报;2009年

3 记者 张炜;香港税务颁布转让定价原则指引[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邹国金 通讯员 程莉;转让定价,获取超额利润的复杂游戏[N];中国税务报;2000年

5 ;跨国公司滥用转让定价 美国政府税收损失严重[N];中国税务报;2002年

6 田文;跨国企业关注转让定价[N];中国税务报;2003年

7 吴求;转让定价筹划:在钢丝上跳舞[N];中国税务报;2004年

8 杜登涛;美国的转让定价税制[N];国际商报;2005年

9 邹国金;纳税人应及早准备转让定价报告[N];中国税务报;2006年

10 洪其华 霍侃;税务法规调整牵动业界神经转让定价或增企业合规性负担[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税收规制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伟;国际转让定价:利益博弈与税制安排[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康瑞亨;台湾上市公司转让定价与盈余管理之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学斌;转让定价税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吴申军;论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改革完善[D];厦门大学;2004年

6 徐勤;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朱长胜;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许利民;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与税制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吴旭东;论价格与税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10 鄂立彬;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与政府规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萍;转让定价法律规范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陈洁琳;得而达水龙头(中国)有限公司转让定价基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郑思静;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的税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郑涵;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及其防范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余进;我国转让定价税收政策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洪为;大连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及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廖东华;转让定价的税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潘云;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及法律规制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拜威宇;F公司转让定价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邓秀珍;中国内地转让定价税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0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560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