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倍赔偿的基数确定——最高人民法院第17号指导案例研究
本文选题:指导案例 切入点:多倍赔偿 出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在我国,经营者在汽车销售中对其销售前曾经维修的信息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否根据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获得汽车价款加倍的赔偿,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有着不同的裁判立场。尽管我国《消法》所规定的多倍赔偿制度一直被称为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其制定背景、制度目标、观念基础等均与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基于与美国BMW of North America v.Gore案的比较分析,我国的多倍赔偿制度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功能定位、数额计算等方面也有不同,以"商品价款"为多倍赔偿的计算基数正是这些区别的具体体现。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第17号指导案例所确立的裁判结论及其规则应当予以肯定。在此类经营者欺诈销售的案件中,法院应坚持指导案例的立场,尊重立法者的政策选择,以商品价款为多倍赔偿的基数,并在欺诈构成、新车判断等方面予以细化。
[Abstract]:In our country, if an operator fraudulently acts against the information he has maintained before the sale of an automobile, can the consumer obtain double compensation for the car pr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49 of the original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Courts around the country have different judgment positions.Although the system of multiple times compensation stipulated in our country's "Consumer Law" has always been called th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its background, objectives and conceptual basi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BMW of North America v.Go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ystem of multiple times damages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system of punitive damag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pects of function orientation, amount calculation and so on.To "commodity price" for multiple compensation calculation base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se differences.Therefore, the judgment conclusion and its rules establish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s guidance case No. 17 should be affirmed.In such cases, the court should adhere to the position of guiding the case, respect the policy choice of the legislator, take the commodity price as the basis of multiple compensation, and refine the fraud composition, new car judgm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0YJA82005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11-0226)
【分类号】:D922.2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河山;;论“缺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思想[J];法律适用;1993年08期
2 杨立新;;我国消费者保护惩罚性赔偿的新发展[J];法学家;2014年02期
3 刘俊海;徐海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的升华与制度创新——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为中心[J];法学杂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平;;关于中国建立反垄断法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2 李蕾;;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实证分析——兼评《食品安全法(修改草案送审稿)》第127条[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沈熙熙;;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看经济法理念的发展[J];法制与经济;2014年10期
4 马一德;;论消费领域产品自损的民事责任[J];法商研究;2014年06期
5 杨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再定位[J];上海金融;2014年10期
6 孙宏涛;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功能[J];政法论丛;2002年06期
7 宁军妮;;消费者后悔权问题研究[J];智富时代;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立新;;论消费者权益小额损害的最低赔偿责任制度[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杨立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成功与不足及完善措施[J];清华法学;2010年03期
3 张继红;吴海卫;;从最低赔偿制度谈小额商品消费者权益保护[J];消费经济;2007年03期
4 段仁元;欧美产品责任法比较及启示[J];云南法学;2000年04期
5 金福海;惩罚性赔偿不宜纳入我国民法典[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顾远;闵长岭;;隐瞒小伤卖“新车”局部欺诈导致双倍赔偿[J];中国审判;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希萌;;浅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J];北方经贸;2007年06期
2 于朝印;;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兼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戴江波;;试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初赛发;;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5 杜甲华;;我国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之理论障碍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5期
6 王勇;;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龙欣;;关于构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行性建议[J];学理论;2009年28期
8 张志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2期
9 李忠勋;苏诗淇;;浅议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J];知识经济;2011年04期
10 王娟;;从功能与价值角度谈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J];商业时代;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柯新华;;试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罗冠杰;;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药品安全责任领域的建立[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3 王阿丽;;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分析[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沈薇;;论电视购物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赵欣怡;;《环境保护法》修改之环境法律责任的完善——浅析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借鉴[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晋凌;李s,
本文编号:1702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70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