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都市中国语境下都市法体系的构想

发布时间:2018-04-06 22:19

  本文选题:都市中国 切入点:都市立法权 出处:《法学》2015年06期


【摘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全面城镇化战略中,中国社会也正在经历着都市化的进程,这构成了中国都市法得以生成的社会政治语境。新修订的《立法法》对于都市立法权的普遍赋予为都市法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权力支撑。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都市法包括都市统计法、都市规划法、都市金融一破产法和都市环境法四个基本要素。都市统计法应以动态性和相对性为其基本指导原则;都市规划法应以都市空间配给之合理与正义以及都市居民身份之统一性认同为其原理;都市金融—破产法应着力考量都市发展的资本支持,并在此基础上酝酿新型破产形态,以应对都市破产后的基本境况;都市环境法则应在可持续发展原理的指导下,强调都市环境的社会属性,在污染控制、绿色空间塑造、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基本的制度配给。
[Abstract]:In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strategy established 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hinese society is also undergo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hich constitutes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in which the urban law of China can be generated.The newly revised Legislative Law provides the basic power suppor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urban law system.In the specific system design, the urban law includes four basic elements: the urban statistics law, the urban planning law, the urban finance-bankruptcy law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law.The basic guiding principles of urban statistics law should be dynamic and relativity, urban planning law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ationality and justice of urban space rationing and the identity of urban residents' identity.Urban finance-bankruptcy law should consider the capital suppor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on this basis, a new type of bankruptcy should be conceived to deal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of urban bankruptcy, while urban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emphasizes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carries on the basic system rationing in pollution control, green space shaping,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法律世界主义研究”(13CFX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D922.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士贤;;市场经济与怒族社会生计转型——以怒江峡谷秋那桶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谢英美;赖韦文;向安强;;广东新丰江水库移民村50年发展的社会历史考察——以惠州市博罗县岐岗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4期

3 耿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国家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基于河南锦和新城的分析[J];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8期

4 潘霜;马丽卿;;当前我国“空心村”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9期

5 郑斯扬;;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6 郭镜;;农民土地意识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年01期

7 冯亮;;城镇化植根于农村的动力机制——从村镇调查到假设及其验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张文明;;大都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与边界再生——以上海市F村流动性重构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03期

9 张振鹏;;充分发挥城郊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J];经济纵横;2014年02期

10 张志刚;;社会转型期吉林省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群体性特征分析[J];吉林农业;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记峰;;城市化、城镇化、农村社区:新时期农户发展路向研究——基于山东日照云台村城市化进程中三农户选择与分化的分析[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恩;中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晶;甘肃藏区民族乡村社会阶层分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郑斯扬;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D];厦门大学;2014年

4 李婵娟;合作与不合作:合作经营与家庭经营的发展策略和生存空间塑造[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荣;西北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董帮应;基于规模经营视角的农户经营主体的变迁[D];安徽大学;2014年

7 周金衢;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大户与国家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邸焕双;创新与重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9 李涛;底层社会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宫敏燕;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国家介入与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宋丹;征地背景下失地农民分化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邓勇;农村经纪人主导的市场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凯新;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及转型研究:依据、困境及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郑理;农民工参政新路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6 李瑞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梦珂;郑州市“城中村”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倪苹;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9 吴静;民族地区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角色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10 陈明强;结构变迁与利益整合[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19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719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