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贷公用”规范的解释论——以《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3条第2款为中心
本文选题:“私贷公用” + 生产经营 ; 参考:《法学》2017年04期
【摘要】:对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判断,存在"约定借款用途"、"加盖企业公章"、"借款汇入企业账户"、"受领借款"、"企业自认"等肯定性要素和"加盖个人印章"、"借款汇入个人账户"等否定性要素,应通过综合权衡确定是否满足上述要件。对于企业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共同责任的证成,"间接代理"与"人格混同"不宜作为一般性的理论依据。除另有明确约定之外,应区分出借人是否明知借款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当出借人为明知或应知时,企业为债务人,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连带保证人;当出借人为不知时,仅当企业同意还款或明示作为保证人时,其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在因"私贷公用"所形成的借款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保证债务、物上担保形成交错之时,应进行类型化分析,合理分配各方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
[Abstract]:With regard to the judgment that "the borrowed items ar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re are certain elements such as "agreed loan purpose", "affixed official seal of enterprise", "loan remitted to enterprise account", "received loan", "enterprise self-recognition", "affixed personal seal", "remitted loan into personal account" and other negative elements, etc. Whether or not the above elements are satisfied should be determin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balance. For the joi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r responsible person, "indirect agent" and "personality mixing"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basis.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agreed, the lender shall distinguish whether the borrower knowingly borrow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When the lender is knowingly or ought to know, the enterprise is the debtor, and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r person in charge is the joint and several guarantor; when the lender is unknown, only when the enterprise agrees to repay or expressly acts as a guarantor, It shall b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with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r person in charge. When the loan debt formed by "private loan and public use" is staggered with the joint debt of husband and wife to guarantee the debt and guarantee on the property, the type analysi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be borne by the parties should b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2.2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湘;论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湖湘论坛;2003年06期
2 陈娅;;国企法定代表人免除国有资产债权应定何罪[J];中国检察官;2006年02期
3 吴志宇;;论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越权的民事法律效果[J];特区经济;2007年10期
4 张光琳;;浅析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的成因、发展和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5 吴志宇;;论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越权的民事法律效果[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加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管理[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年02期
7 ;如何打赢经济官司[J];中国民办科技实业;1994年04期
8 李文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能自行更换吗?[J];经济管理;1994年05期
9 虞世全;法定代表人不能简称法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7年09期
10 方流芳;国企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权力和利益冲突[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晓云;;公司代表法定单一制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超 桂辉 志勇;法人代表与法定代表人有区别[N];法制日报;2003年
2 章炳骏;法人、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是一回事吗?[N];中国信息报;2000年
3 查坤元 于文超;公司恶意变更法定代表人规避执行状况析[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农行江苏连云港分行法规课题组;对原法定代表人的催收有效吗[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5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工商局 赖小莉;法定代表人虚假应如何定性处罚[N];中国工商报;2013年
6 ;法人代表与法定代表人的区别[N];湖南科技报;2003年
7 钱卫红 邵勇;浅谈企业随意更换法定代表人的效力[N];中国工商报;2006年
8 梁建伟;法定代表人越权的法律后果[N];江苏法制报;2008年
9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法院 康雪萍 靳红英;法定代表人登记不是其履行职务的时间依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沈德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法律顾问;分支机构和法定代表人问题[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汝轩;公司代表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铭;论我国企业法定代表人制度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娜;论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3 李凤源;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4 元林霞;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何鸿雁;我国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合理行使职权的法律规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峗;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罗莉娜;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之反思[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
8 马高雅;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效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9 张晓楠;论公司代表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志林;公司法定代表人资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1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98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