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信托所得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1 13:26
【摘要】:自我国2001年《信托法》颁布已有十余年,我国信托业发展迅速,涉及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在投资理财、资金融通和社会公益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信托业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成为现代金融行业的四大产业。可是,我国在信托课税方面的制度一直几乎为空白状态。导致信托制度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怎么样弥补信托制度与税收制度的裂缝成为法学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信托中,存在着普遍的财产移转及财产所得的生成,如何对税收客体的性质进行定位;税收客体的归属即纳税主体如何确定;在信托关系中如何对各个关系人的税负进行公平分配;以及信托的课税时点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目前,在法学上,主要有三个课税的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形式移转不课税原则,它对信托关系中财产的形式移转作出不课税的选择,既符合了税收的公平性,又可以避免重复课税现象的产生。第二个是实质受益人课税的原则,即对信托中财产及收益的实质所有权人进行课税,既符合了量能课税的原则,又可以防止信托当事人利用信托避税的现象。第三个是所得发生时课税原则,即在信托关系中一旦信托所得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便产生。这对于防止信托关系人利用信托避税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信托课税的现状进行分析后,阐述了我国信托所得课税存在纳税主体不确定、纳税环节不清晰、纳税税率不明确、信托重复课税和信托避税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纳税主体不确定,适宜采取先让受托人代为扣缴,然后通过税款返还机制返还受托人代为扣缴的部分。关于纳税环节,应采取发生时课税的原则,即所得发生时进行纳税的原则。关于对信托的税收减免方面,主要是对公益信托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信托重复课税现象的规制的关键是明确信托中的纳税义务人,遵循实质受益人课税的原则。对信托避税现象的防止除了利用实质受益人课税原则在信托避税防止中的运用外,具体从在一般性防范规则中强调了对信托避税的执法,以及在个别防范规则中对累计收入和分散信托收益的防范和公益信托避税的防范。
[Abstract]:More than ten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Trust Law in 2001 in our country.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volving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fund financing and social public welfare. Trust industry and banking industry, insurance industry, securities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four industries of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However, China's trust taxation system has been almost blank. As a result, trust system can not be well developed. How to remedy the gap between trust system and tax system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law and practice. In the trust, there is a general property transfer and the generation of property income, how to locate the nature of the tax object, how to determine the tax-paying subject; It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how to distribute the tax burden of each related person fairly in the trust relationship and the tax time of trust.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taxation in law. The first is the principle of form transfer and non-taxation, which not only accords with the fairness of tax, but also avoids the phenomenon of repeated taxation. The second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tax of the substantial beneficiary, that is, to tax the real owner of the property and income in the trust, which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quantifiable taxation, but also can prevent the trust party from using the trust to avoid tax. The third is the principle of taxation at the time of income, that is, when trust income comes into being, the corresponding tax obligation arises. Thi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eventing trust parties from using trust tax avoidance.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ust tax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taxation of trust income in China, such a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ax payer, the unclear tax payment, the unclear tax rate, the repeated taxation of trust and the tax avoidance of trust, etc. In view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ax payer, it is appropriate to let the trustee withhold the tax withholding first, and then return the withholding part to the trustee through the tax refund mechanism. Regarding tax payment, the principle of taxation should be adopted, that is, income should be taxed when income occurs. Regarding the tax relief of trust, the tax preferential policy of public trust is mainly used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to regulate the phenomenon of double taxation of trust is to make clear the duty payer in trust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axation of real beneficiary. The prevention of trust tax avoidance in addition to the use of substantial beneficiary taxation principles in trust tax avoidance prevention, specifically from the general rules of prevention of trust tax avoidanc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accumulated income and scattered trust income and tax avoidance of public trust in individual rule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辉;美国信托法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保树;;一部鲜活的信托法学教材——评《信托法学》[J];全国新书目;2004年04期

3 英华;信托治理优化问题值得关注[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06期

4 刘薇;;比较中看我国特殊目的信托[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席月民;;我国应制定一部国有资产信托法[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20期

6 侯宇;;美国公共信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7 奚庆;方红;;信托的源起与商业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金惠;;股权信托之探析——运用股权信托关系梳理代持股权现象[J];学理论;2012年20期

9 王建源;;信托的法理性质[J];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10 张淳;;勤于思索 必有所得——我写《信托法原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梅;;信托——一种有效的资本运营制度安排[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赵廉慧;;《日本信托法》修改及其信托观念的发展[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3 侯怀霞;;论信托法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继受信托法的反思[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彭插三;;商业信托的法律特征及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孙飞;;中国信托时代必将莅临[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余辉;;近现代英国信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公共受托人的发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7 白战伟;;泛资管背景下金融机构竞争与合作——基于信托的视角[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的比较与借鉴[A];财税法论丛(第2卷)[C];2003年

9 席月民;;我国当前信托业监管的法律困境与出路[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10 ;信托之受托人尽职标准研讨会综述[A];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信托法专业委员会会员通讯(第一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刘雁;泛信托时代到来 业界呼吁信托业法尽快出台[N];证券时报;2013年

2 戴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略论信托业监管[N];安徽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秦炜;期待大信托时代的来临[N];证券日报;2005年

4 王王;信托市场待规范[N];中国贸易报;2000年

5 叶再春;信托业:“春天”还有多远[N];中国审计报;2004年

6 ;信托股潜力巨大[N];中国证券报;2003年

7 记者 浩民;法制建设和监管政策决定信托业前景[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记者 叶再春;信托业春天有多远[N];中国证券报;200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课题组成员:王连洲 陈雨露 周小明 邢成 曹华 钟向春 程卫东 李招军 邱翼 蔡概还 孟辉 邓举功;法制完善 四大难题破解路径[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蔡概还;我国要不要信托法[N];法制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法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吕芳榕;信托·信托产权·信托会计[D];暨南大学;2005年

4 常照伦;两岸信托法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勇;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陈琼;信托监管中的市场约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孙宜府;离岸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分析与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东升;我国家族信托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易华清;我国专利信托运行模式中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凯凯;隐名出资问题的信托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吴梦曦;美国特殊需要信托权益人内部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福慧;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刘园洁;民事诉讼信托理论与制度构建[D];山东大学;2015年

7 周晓黎;信托受益权的流转[D];山东大学;2015年

8 邬京京;中国家族信托财富管理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汪圆;英美信托法受托人谨慎义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宋辉;我国家族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7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157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