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股权激励为我国公司广泛应用。但是,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却差强人意,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将如何完善,值得关注和研究。因此,笔者以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并将基础理论贯彻于之后的论述当中,从宏观、微观角度展示我国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脉络与现行规定,针对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因此,本文分为以下5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理论基础。其中,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共同构成了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为股权激励相关的税法理论基础。上述两方面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比如人力资本理论与量能课税原则的矛盾、双因素激励理论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矛盾,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量能课税原则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正是笔者研究我国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制度理论基础的必要性所在,涉及到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安排的目的、税基的厘定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确定。第二部分对我国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梳理。自国税发[1998]9号文以来,我国目前涉及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规范已达22部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纵览这些规范性文件,可知我国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关注的重点逐渐从上市公司转向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并重,涉及的股权激励模式不断增加、规定不断细化。同时,第二部分还按照授予阶段、取得阶段、持有阶段和转让阶段4个时间节点的顺序,分别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现行规定。第三部分选取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3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从微观角度对我国目前股权激励的模式选择及其个所得税制度的适用进行分析。通过对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3种股权激励模式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征税对象和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扣缴义务人等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第四部分列举和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通过统计现有判决进一步对共性问题予以揭示。目前,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位阶较低、规范零散,制度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在相同模式下,现行股权激励制度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相同模式之间存在差异、非上市公司递延纳税政策的股权激励模式有限条件苛刻。同时,现行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费用扣除制度欠科学,缺乏税收优惠制度。第五部分针对上述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建议。笔者建议,提升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位阶,实现规范统一。在近期内,将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相关内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从长期来看,将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单独立法。同时,笔者建议增强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增加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的股权激励模式的种类,涉及过渡阶段的一般性制度。消除现行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相同模式下的差异化,将实际纳税的时间推迟到转让时点,将税基认定为财产转让所得而非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非上市公司转让股权激励所获股票、利益的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笔者建议科学设计我国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费用扣除制度和税收优惠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栗艳玲;;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财税处理要点及建议——以定向增发为例[J];财会月刊;2015年34期
2 李海松;;上市公司大股东无偿赠与股权激励方式下的涉税分析[J];财会学习;2015年16期
3 丁建臣;马鑫媛;李相南;;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法律规制研究文献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4 陈文强;贾生华;;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基于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02期
5 陈其安;;股权激励、市场有效性与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J];社会科学家;2015年03期
6 韩军辉;;机会平等视角下个人所得税公平性评价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5期
7 赵红英;;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分析[J];财会通讯;2014年20期
8 郭景先;杨化峰;;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差异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会计之友;2014年03期
9 谷成;;从理论研究到制度优化:现实约束下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1期
10 赵立新;方重;;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建议[J];税务研究;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晗;我国股票期权税收优惠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陈晨思;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倪亮;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俞[K仁;我国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张雪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朱国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胡美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8 赵阳;浅析股权激励制度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朱崇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安润;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45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74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