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互联网征信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3 06:56
   2015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由于新获批准的社会征信机构在机构性质和业务模式等多方面都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者将这种征信模式称为“互联网征信”。互联网征信是一种新型的征信业态。然而,它在促进国家信用事业发展的同时,互联网征信机构的信息收集行为及其提供的信用评分却极易将个人权益置于危险之地。与个人权益在互联网征信下面临的严峻形势相比,我国对互联网征信下个人权益提供保护的立法却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我国并没有就个人信息保护制定专门的法律,现行规定不仅层级低、过于笼统,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行业监管之法而非权利保护之法。个人权利设置不甚合理。因此,这就进一步加重了互联网征信下的个人权益侵害。相比而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个人征信业务比较成熟,个人电子信息立法也比较完善。因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外个人权益保护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我国互联网征信下个人权益保护的制度建构,从而有效缓和个人权益保护与信息自由流动之间的紧张关系。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对互联网征信进行了基础性的分析,该章以微众银行的新型征信模式为引子提出了互联网征信、明确了互联网征信的基本含义,然后以传统征信模式为参照分析了互联网征信的专门特点、明晰了互联网征信与普通个人征信的区别,从而为后文进行法学理论层面的分析做好铺垫。在第一章的基础上,第二章探析了互联网征信对个人权益保护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本章先后介绍了:由于传统规定不适用于互联网征信导致互联网征信下个人信息收集的范围界限模糊;由于基础数据存在分割导致互联网征信机构提供的个人信用评分准确性不足。在明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互联网征信下个人权利设置不甚合理,这导致互联网个人权益遭受侵犯等危害个人权益的问题。针对第二章中危害个人权益的各个因素,第三章尝试进行一系列完善互联网征信视角下个人权益保护的制度构建:为确定互联网信息收集范围,提出要遵循信用相关原则和全面收集原则,并确立互联网信息收集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减少基础数据分割造成的不准确的信用评分,提出要构建公共部门强制信息共享机制为主导,民营主体自愿信息共享为补充的混合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上述现象对个人权益造成的侵害,本章提出要重点引入个人信息权、信用权等相关权利,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征信民事责任以及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恪理;;征信工作需要各方努力[J];当代广西;2006年23期

2 谢军;傅泊霖;;征信知识宣传周活动在贵阳启动[J];当代贵州;2009年21期

3 秦辉,方志成,曹如刚;论我国征信法的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富全;;征信对象行为规范研究[J];武汉金融;2008年01期

5 陈丽琴;;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与征信法律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7期

6 唐明琴;叶湘榕;;《征信业管理条例》与欧美征信法律的比较及影响分析[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7 贺仁义;;推进征信服务 改善农村牧区信用环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7年04期

8 ;“亨特地产杯”关注信用记录构建贵州金融生态环境征信知识竞赛题[J];当代贵州;2009年19期

9 吴国平;马一;;征信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李丽生;;保险业加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山东经济学院课题组;董彦岭;;联合征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2 马敏;;信贷征信制度研究:脉络梳理和趋势展望[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汪洋;;通过完善征信机制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潜;唐民皓;;个人信用征信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5 ;图片报道[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吴晶妹;;信用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制度安排[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王保树;;信用、信息和健全信用机制[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加伟;小贷、担保接入央行征信正式启动 多地首批试点机构“出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本报记者 戴明阳;征信市场开放,为谁带来商机?[N];工人日报;2014年

3 农宣;信用体系建设应从征信起步[N];安庆日报;2005年

4 马荣伟;征信须重隐私权保护[N];国际金融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扬;征信,“上海模式”还是“央行模式”[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刘亚东 姚小军 李四平;“征信”—诚信建设的奠基石[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7 ;征信原则是什么?[N];解放日报;2004年

8 赵怀勇;中国征信业亟待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董政光;征信建设需要法规的支撑[N];金融时报;2004年

10 人民银行昆明市中心支行行长 杨小平;征信:金融生态的环境因素[N];金融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粮;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贾聪聪;互联网征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张卓娅;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刘付聪;大数据时代的信用管理与隐私安全[D];吉林大学;2015年

5 王冠;基于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个人征信评估体系建设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袁菲;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征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7 郑玉如;论信用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从法经济学视野的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824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824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