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减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00:45
公司减资是公司经营过程中,面对资本过剩或过亏的情形依法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根据公司净资产是否减少,可以分为名义减资和实质减资。公司实质减资会导致公司财产向股东流出,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通常会对公司债权人造成不利影响,立法一般予以严格规制。我国当前公司减资制度尤为简单,关于减资程序、未依法履行减资程序的效力、减资责任、救济途径等方面很不完善,法律理解与适用上分歧颇多,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明显。2013年公司法改革呈现出将资本规制的重心由资本形成阶段向资本运营阶段转变的趋势,缓和了出资规则,但对公司运营中的资本流动并未强化规制。而且,认缴制下公司减资的情形多样化,减资对债权人的影响更为复杂,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争议问题。由此,如何完善公司减资制度,平衡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利益,平衡效率与安全价值是一个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公司减资对公司债权人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减资纠纷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司法实践中主要的争议问题;立足于我国减资制度的立法规范,剖析了法律规范本身存在的缺陷,立法的不完善是导致法律适用混乱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减资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的主要问题,笔者分别从区分减资...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我国公司减资纠纷之司法实践考察
一、我国公司减资纠纷总体分析
二、关于减资程序的主要问题
(一)通知与公告之争
(二)通知对象
(三)公告的形式
三、关于减资效力的主要问题
四、关于减资责任的主要问题
(一)减资责任承担主体
(二)减资责任的裁量因素
(三)减资责任的承担方式
(四)减资责任的依据
(五)责任承担不区分减资类型
第二章 公司减资纠纷的产生原因
一、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天然的利益冲突
(一)“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考量
(二)认缴制加剧利益冲突
二、我国减资制度的立法缺陷
(一)未区分减资类型
(二)减资程序不健全
(三)未明确减资生效要件
(四)减资责任不完善
第三章 公司减资纠纷的法律规制路径
一、区分实质减资与名义减资
二、减资程序的规范路径
(一)通知义务的主体
(二)通知的对象范围
(三)通知及公告的形式
(四)通知及公告的内容
(五)通知与公告的关系
三、瑕疵减资效力的认定
(一)学说观点纷争
(二)法律规范解释
(三)域外立法借鉴
(四)瑕疵减资无效的合理性分析
四、减资责任的规制
(一)减资责任的性质分析
(二)董事、高管责任的规制
(三)股东责任的规制
第四章 规范公司减资的完善建议
一、健全公司减资制度法律规范
(一)区分减资类型
(二)规范减资程序
(三)认定瑕疵减资无效
(四)强化瑕疵减资责任
(五)增加减资救济途径
二、公司减资配套制度的完善
(一)增加信息披露内容及频次
(二)鼓励公司自主披露
(三)加强信息披露责任追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198732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我国公司减资纠纷之司法实践考察
一、我国公司减资纠纷总体分析
二、关于减资程序的主要问题
(一)通知与公告之争
(二)通知对象
(三)公告的形式
三、关于减资效力的主要问题
四、关于减资责任的主要问题
(一)减资责任承担主体
(二)减资责任的裁量因素
(三)减资责任的承担方式
(四)减资责任的依据
(五)责任承担不区分减资类型
第二章 公司减资纠纷的产生原因
一、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天然的利益冲突
(一)“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考量
(二)认缴制加剧利益冲突
二、我国减资制度的立法缺陷
(一)未区分减资类型
(二)减资程序不健全
(三)未明确减资生效要件
(四)减资责任不完善
第三章 公司减资纠纷的法律规制路径
一、区分实质减资与名义减资
二、减资程序的规范路径
(一)通知义务的主体
(二)通知的对象范围
(三)通知及公告的形式
(四)通知及公告的内容
(五)通知与公告的关系
三、瑕疵减资效力的认定
(一)学说观点纷争
(二)法律规范解释
(三)域外立法借鉴
(四)瑕疵减资无效的合理性分析
四、减资责任的规制
(一)减资责任的性质分析
(二)董事、高管责任的规制
(三)股东责任的规制
第四章 规范公司减资的完善建议
一、健全公司减资制度法律规范
(一)区分减资类型
(二)规范减资程序
(三)认定瑕疵减资无效
(四)强化瑕疵减资责任
(五)增加减资救济途径
二、公司减资配套制度的完善
(一)增加信息披露内容及频次
(二)鼓励公司自主披露
(三)加强信息披露责任追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198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19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