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按揭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倒按揭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倒按揭(Reverse Mortgage),俗称“以房养老”,具体是指达到一定年龄的老年人以其自有产权的房屋向贷款机构作为担保,贷款机构在其房屋未来价值的基础上,扣除包括申请费用、保险费用、房屋买卖手续费用等相关费用后,采取一次性或定期贷款的形式支付给老年房主贷款。倒按揭贷款到期后,贷款机构以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形式获得清偿,或者由借款人包括其继承人偿还贷款总额,贷款机构返还房屋。倒按揭的法律基础是担保物权制度,但因其从设计之初就本着老年人权益优先保护的原则,因此倒按揭制度与一般的商业性担保又有所不同,例如对象特定、无追索权保护、居住权保护、增值分享、借款人享有回赎权等。在西方国家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倒按揭得到广泛发展,对解决这些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目前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也引入了倒按揭制度,但是在引入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如传统观念障碍和现有法律制度不协调等问题。本文旨在针对这些主要法律问题,并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建立倒按揭制度的法律对策建议,使倒按揭制度可以成为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引言和结语,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倒按揭制度的概述。主要从倒按揭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出发,对该制度的法律构成要素和法律基础进行分析。第二章是倒按揭制度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该部分主要是从倒按揭的主体制度、客体制度、程序制度、监督制度和救济制度五个方面的障碍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建立中国倒按揭制度的法律对策建议。该部分主要是从明确界定倒按揭的法律主体资格、分类明晰倒按揭的客体范围、科学设计倒按揭法律程序、健全倒按揭监督制度和完善倒按揭救济机制五个方面对建立我国倒按揭制度提出法律对策建议。
【关键词】:倒按揭 以房养老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4
- 第一章 倒按揭制度概述14-26
- 1.1 倒按揭的法律界定14-17
- 1.1.1 倒按揭的概念14-15
- 1.1.2 倒按揭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15-17
- 1.2 倒按揭的法律构成要素17-22
- 1.2.1 倒按揭的主体17-18
- 1.2.2 倒按揭的客体18-20
- 1.2.3 倒按揭的法律内容20-22
- 1.3 倒按揭的法律基础22-26
- 1.3.1 让与担保基本理论22-23
- 1.3.2 以让与担保理论作为倒按揭法律基础的理由23-26
- 第二章 倒按揭制度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26-35
- 2.1 主体制度障碍26-28
- 2.1.1 借款人26-27
- 2.1.2 贷款机构27
- 2.1.3 其他参与主体27-28
- 2.2 客体制度障碍28-31
- 2.2.1 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土地使用权续期相关规定不明29
- 2.2.2 经济适用房的有限产权限制29-30
- 2.2.3 小产权房的流通性限制30
- 2.2.4 农村自有房屋的流转限制30-31
- 2.3 程序制度障碍31-32
- 2.3.1 追索程序制度障碍31-32
- 2.3.2 回赎程序制度障碍32
- 2.4 监督制度障碍32-34
- 2.5 救济制度障碍34-35
- 第三章 建立中国倒按揭制度的法律对策建议35-48
- 3.1 明确界定倒按揭的法律主体资格35-38
- 3.1.1 借款人的资格35-36
- 3.1.2 贷款机构的确定36
- 3.1.3 其他参与主体的明确36-38
- 3.2 分类明晰倒按揭的客体范围38-40
- 3.2.1 明确建设用地70年使用期限后的具体规定38
- 3.2.2 经济适用房分具体情形倒按揭38-39
- 3.2.3 完善小产权房自由流转制度39-40
- 3.2.4 适当开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40
- 3.3 科学设计倒按揭法律程序40-42
- 3.3.1 贷款前咨询41
- 3.3.2 申请、评估、投保41
- 3.3.3 订立合同与登记41
- 3.3.4 合同履行与终止41-42
- 3.3.5 贷款机构实现债权42
- 3.4 健全倒按揭监督制度42-45
- 3.4.1 完善个人征信法律制度42
- 3.4.2 加强对倒按揭合同的监督42-43
- 3.4.3 加强对贷款机构的监督43-44
- 3.4.4 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44-45
- 3.5 完善倒按揭救济机制45-48
- 3.5.1 明确当事人的法律责任45-46
- 3.5.2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云帆;;“倒按揭”解决养老难题[J];华人时刊;2009年02期
2 唐钧;;从“倒按揭”到社会保障的新思路[J];社会观察;2006年09期
3 黄惠春;赵慧;褚保金;;“倒按揭”养老模式在中国发展的困境探析——基于市场需求主体的角度[J];金融纵横;2011年07期
4 潘锦仁;;关于建立房产倒按揭养老新机制的探讨[J];经济界;2013年04期
5 李军;;浅议倒按揭制度——以房养老的新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6 闫海;矫燕娜;;我国倒按揭业务立法问题探讨——应对老龄化的法律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7 宋歌;;浅析我国“以房养老”倒按揭贷款合同的主体和特征[J];辽宁经济;2014年07期
8 晓伊;;养老靠房子还是儿子?[J];中国经济信息;2006年11期
9 郭慧娟;;浅论建立我国倒按揭贷款的法理基础[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10 孙惜玉;;6国经验[J];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轶;吴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文化障碍——以上海市住房倒按揭政策研究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忠民;“倒按揭”要跨几道槛?[N];房地产时报;2004年
2 周姝;倒按揭谜题求解[N];上海金融报;2004年
3 实习生 牛海;合肥“倒按揭”想说爱你不容易[N];安徽经济报;2006年
4 方栓喜;不能把“倒按揭”看成“社会保障”[N];北京日报;2006年
5 吕静 编译 本报记者 张媛媛 王晓伟;倒按揭似是水月镜花[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梁文汇;“倒按揭”模式在国内尚难“安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雪个;倒按揭 幻想还是机遇[N];常州日报;2006年
8 陈岚桦;“倒按揭”可否养老?[N];海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金涛 通讯员 周波;六成多受访者认同“倒按揭”[N];浙江日报;200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乐佳超;“倒按揭”:有“路”谁来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艳川;住房倒按揭在我国发展中的障碍及政府作用[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红;倒按揭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吴利波;住房倒按揭法律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卢瑞苗;我国开发倒按揭金融创新产品的法律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红;我国住房倒按揭贷款法律机制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3年
6 赵立洁;论我国倒按揭制度的法律构建[D];烟台大学;2013年
7 陈琛;住房倒按揭产品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郭慧娟;倒按揭贷款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俊;我国倒按揭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邱勇;倒按揭制度(Reverse Mortgage)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倒按揭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9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