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欧盟反补贴立法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研究 ——以欧盟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8 18:34
  我国和欧盟是各自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2010年3月4日,欧盟对我国的铜版纸提出反补贴调查,这是欧盟对我国产品的第一次反补贴调查,也是欧盟首次对我国产品提出的双反调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非常有必要研究欧盟的反补贴法,特别是结合铜版纸案中的争论焦点来研究欧盟反补贴法在适用中的问题。在欧盟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中,中欧双方出现了很多争议。在反补贴实体法方面,中欧在补贴,损害及因果关系,共同体利益等问题上存在异议,具体包括:在公共机构的认定上,欧盟把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认定为公共机构,但是中国认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的机构;在市场基准的选择上,如银行贷款利率和土地使用权的基准,欧盟认为中国的国内基准是扭曲的,不能正常反映市场,于是选择了外部基准来计算补贴数额;在补贴专向性的认定、损害及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中欧都没有达成共识。此外,中国认为欧盟此次反补贴构成了双重救济,特别当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补贴程序法方面,欧盟在铜版纸案中使用了很多可获得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相当不利。我国可以有效应对欧盟的反补贴措施。依照欧盟国内法,我国可以通过行政复审或司法审...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铜版纸案概述
    (一) 铜版纸案的背景
    (二) 铜版纸案的进程
    (三) 铜版纸案引发的问题
二、欧盟反补贴实体要件分析
    (一) 补贴
        1、公共机构的认定
        2、基准的选择
        3、补贴专向性的认定
    (二) 损害及因果关系
        1、损害的认定
        2、因果关系的认定
    (三) 共同体利益
    (四) 非市场经济国家
        1、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补贴可适用性
        2、双重救济问题
三、欧盟反补贴程序分析
    (一) 可获得事实
        1、使用条件
        2、使用后果
    (二) 行政复审
        1、中期复审
        2、期满复审
        3、新出口商复审
四、对策分析
    (一) 运用司法救济手段
        1、司法审查
        2、WTO争端解决机制
    (二) 完善国际贸易预警机制
    (三) 完善国内补贴政策
        1、减少补贴数额
        2、提升补贴立法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研究——基于AHP方法的预警分析[J]. 王培志,乔玉娇.  理论学刊. 2012(01)
[2]完善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思路探讨[J]. 甘红云.  当代经济. 2011(24)
[3]“中美双反措施案”中的“公共机构”认定问题研究[J]. 廖诗评.  法商研究. 2011(06)
[4]浅析欧盟首次对华征收反补贴税[J]. 尚静.  对外经贸实务. 2011(10)
[5]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评析[J]. 张正怡.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1(04)
[6]中美“双反措施”WTO争端案上诉机构有关双重救济裁决述评[J]. 龚柏华.  国际商务研究. 2011(03)
[7]补贴行为主体的认定:基于反补贴案例的国际比较[J]. 张斌,孙超.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1(01)
[8]论欧盟第一起对华反补贴调查[J]. 包小忠.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9]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的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模型[J]. 鞠姗.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04)
[10]浅析美国反补贴调查中的“不利可得事实”制度[J]. 王寰,杨朝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硕士论文
[1]WTO框架下欧盟、美国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之比较[D]. 张琼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国际反补贴法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D]. 徐燕.苏州大学 2010
[3]论美国反补贴调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可适用性[D]. 张茂林.中国政法大学 2008
[4]欧盟反补贴法程序规则研究[D]. 冯素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国际反补贴法之比较研究[D]. 陈为民.大连海事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45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45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