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
发布时间:2021-04-25 09:39
在构建我国民法典的过程中,时效制度是学界存在着较多争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之所以形成如此之多的具体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一前提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目前而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存在很多缺陷:如观点纷繁复杂,尚未得到认真清理和归纳;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概念界定不清,逻辑体系混乱等等。因此,本文从历史法学,概念法学、价值法学等多种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研究,通过研究不仅在于解决这一问题本身所存在的各种争议,更在于为时效制度其他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为构建民法典中的时效制度提供立法指导。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当前学界关于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理论争议进行了分类及归纳。本文认为,总的来说,其理论争议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两种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关系。根据两种时效制度在立法目的上是否具有同一性,分别有同一说,非同一说和折中说;二是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实质内容。对此,有学者认为时效制度侧重于保护交易安全,有学者则认为其根本在于免于当事人备证,……各种观点纷繁复杂。之所以形成上述理论争议,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既...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理论争议
一、理论争议的主要内容
(一) 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立法目的是否一致或关系如何?
(二)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二、理论争议的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 大陆法系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历史考察
一、罗马法时期
二、法国法时期
三、德国法时期
四、时效制度在我国的继承
第三部分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法理分析
一、“立法目的”的概念
(一) 立法目的的内涵
(二) 立法目的的外延
(三) 立法目的的分类
二、确立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标准
(一) 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是确立其最终立法目的的标准
(二) 时效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确立其直接立法目的的标准
第四部分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界定
一、时效制度立法目的内容的界定
(一) 时效制度的直接立法目的
(二) 时效制度的最终立法目的
(三)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体系化
二、两种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关系的界定
第五部分 由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看我国时效制度的具体设计
一、我国时效制度立法体例的设计
二、对取得时效有关争议的评价
三、对消灭时效有关争议的评价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商法交易安全论[J]. 丁南,贺丹青.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2]我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之构想[J]. 汪渊智. 法学研究. 2003(03)
[3]对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反思[J]. 尹继良,丁永怀,曾玉珊. 当代法学. 2003(01)
[4]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哲学分析[J]. 赵洲. 滁州师专学报. 2002(04)
[5]论时效制度的价值[J]. 孙学致.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2(03)
[6]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取向[J]. 林新生,刘光华.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1)
[7]论民事诉讼时效所定20年期间的性质[J]. 张驰.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99(03)
[8]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J]. 尹田. 法学评论. 1998(02)
本文编号:3159159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理论争议
一、理论争议的主要内容
(一) 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立法目的是否一致或关系如何?
(二)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二、理论争议的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 大陆法系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历史考察
一、罗马法时期
二、法国法时期
三、德国法时期
四、时效制度在我国的继承
第三部分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法理分析
一、“立法目的”的概念
(一) 立法目的的内涵
(二) 立法目的的外延
(三) 立法目的的分类
二、确立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标准
(一) 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是确立其最终立法目的的标准
(二) 时效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确立其直接立法目的的标准
第四部分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界定
一、时效制度立法目的内容的界定
(一) 时效制度的直接立法目的
(二) 时效制度的最终立法目的
(三) 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体系化
二、两种时效制度立法目的的关系的界定
第五部分 由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看我国时效制度的具体设计
一、我国时效制度立法体例的设计
二、对取得时效有关争议的评价
三、对消灭时效有关争议的评价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商法交易安全论[J]. 丁南,贺丹青.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2]我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之构想[J]. 汪渊智. 法学研究. 2003(03)
[3]对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反思[J]. 尹继良,丁永怀,曾玉珊. 当代法学. 2003(01)
[4]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哲学分析[J]. 赵洲. 滁州师专学报. 2002(04)
[5]论时效制度的价值[J]. 孙学致.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2(03)
[6]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取向[J]. 林新生,刘光华.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1)
[7]论民事诉讼时效所定20年期间的性质[J]. 张驰.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99(03)
[8]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J]. 尹田. 法学评论. 1998(02)
本文编号:315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5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