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1-06-01 21:35
随着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行《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难以全面覆盖实务中所需调整的行为。本文试图对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所不能覆盖的立法漏洞进行分析,论证设立向公众传播权的合理性,为《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提出修改建议。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向公众传播权由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构成的。此种立法模式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目前为止就出现了有线广播、定时播放、实时转播和网络直播得不到法律规制的问题,甚至导致的“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发生,对法律的公信力产生了不利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国际压力导致的立法仓促以外很大程度上源于采用技术型立法路径,立法时忽略了技术中立的原则。文章第二部分对设立向公众传播权进行了全面的合理性分析。面对上述困境,设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以下简称为WCT)中的“向公众传播权”可以达到完善立法的目的。根据向公众传播权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设立向公众传播权符合法律及技术的发展规律。WCT中的向公众传播权诞生于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WCT中向公众传播权制定的目的就是应对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WCT中的向公众传播权运用了伞形解决...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我国向公众传播权相关权利的立法现状
1.1 我国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模式
1.1.1 广播权的设立
1.1.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立
1.2 我国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漏洞
1.2.1 无法规制有线广播
1.2.2 无法规制网络定时传播
1.2.3 无法规制网络实时转播
1.2.4 无法规制网络直播
1.3 向公众传播权立法漏洞的原因探析
1.3.1 技术主义立法路径的弊端
1.3.2 国际压力导致立法仓促
1.3.3 移植型立法思路的缺点
2 设立向公众传播权的合理性分析
2.1 向公众传播权的制度沿革
2.1.1 向公众传播权的历史发展
2.1.2 向公众传播权的发展规律
2.2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分析
2.2.1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背景
2.2.2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规范分析
2.3 向公众传播权的司法实践分析
2.3.1 经典案例分析
2.3.2 最新案例分析
3 完善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路径
3.1 向公众传播权具体立法模式分析
3.1.1 国际条约中向公众传播权制度的分析评价
3.1.2 各国有关向公众传播权立法模式的分析评价
3.2 确立立法思路
3.2.1 立足现实
3.2.2 吸取他国经验
3.2.3 明确立法原则
3.3 设立向公众传播权的具体建议
3.3.1 将权利进行整合
3.3.2 确定权利行使的方式
4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客体双重构造下播放权的反思与重构[J]. 罗祥,张国安. 科技与法律. 2018(06)
[2]论网络环境中表演权的适用——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送审稿)》对表演权的定义[J]. 王迁. 比较法研究. 2017(06)
[3]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与广播权的界限[J]. 刘银良. 法学研究. 2017(06)
[4]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定——从“用户感知标准”到“提供标准”[J]. 刘银良. 法学. 2017(10)
[5]网络实时转播法律属性的判断及其解释[J]. 袁锋. 法律方法. 2017(01)
[6]论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标准[J]. 王艳芳. 中外法学. 2017(02)
[7]新兴传播模式兴起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款重构研究[J]. 张磊,刘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论国际版权公约中“向公众提供权”的含义[J]. 万勇. 知识产权. 2017(02)
[9]设链行为的法律规制方法研究[J]. 陈绍玲. 法律方法. 2016(02)
[10]有关广播权法律规制的几点思考[J]. 张溥原. 中国版权. 2016(05)
硕士论文
[1]向公众传播权立法研究[D]. 王文敏.华东政法大学 2015
[2]向公众传播权研究[D]. 邓柯.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0194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我国向公众传播权相关权利的立法现状
1.1 我国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模式
1.1.1 广播权的设立
1.1.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立
1.2 我国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漏洞
1.2.1 无法规制有线广播
1.2.2 无法规制网络定时传播
1.2.3 无法规制网络实时转播
1.2.4 无法规制网络直播
1.3 向公众传播权立法漏洞的原因探析
1.3.1 技术主义立法路径的弊端
1.3.2 国际压力导致立法仓促
1.3.3 移植型立法思路的缺点
2 设立向公众传播权的合理性分析
2.1 向公众传播权的制度沿革
2.1.1 向公众传播权的历史发展
2.1.2 向公众传播权的发展规律
2.2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分析
2.2.1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背景
2.2.2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规范分析
2.3 向公众传播权的司法实践分析
2.3.1 经典案例分析
2.3.2 最新案例分析
3 完善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路径
3.1 向公众传播权具体立法模式分析
3.1.1 国际条约中向公众传播权制度的分析评价
3.1.2 各国有关向公众传播权立法模式的分析评价
3.2 确立立法思路
3.2.1 立足现实
3.2.2 吸取他国经验
3.2.3 明确立法原则
3.3 设立向公众传播权的具体建议
3.3.1 将权利进行整合
3.3.2 确定权利行使的方式
4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客体双重构造下播放权的反思与重构[J]. 罗祥,张国安. 科技与法律. 2018(06)
[2]论网络环境中表演权的适用——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送审稿)》对表演权的定义[J]. 王迁. 比较法研究. 2017(06)
[3]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与广播权的界限[J]. 刘银良. 法学研究. 2017(06)
[4]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定——从“用户感知标准”到“提供标准”[J]. 刘银良. 法学. 2017(10)
[5]网络实时转播法律属性的判断及其解释[J]. 袁锋. 法律方法. 2017(01)
[6]论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标准[J]. 王艳芳. 中外法学. 2017(02)
[7]新兴传播模式兴起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款重构研究[J]. 张磊,刘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论国际版权公约中“向公众提供权”的含义[J]. 万勇. 知识产权. 2017(02)
[9]设链行为的法律规制方法研究[J]. 陈绍玲. 法律方法. 2016(02)
[10]有关广播权法律规制的几点思考[J]. 张溥原. 中国版权. 2016(05)
硕士论文
[1]向公众传播权立法研究[D]. 王文敏.华东政法大学 2015
[2]向公众传播权研究[D]. 邓柯.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0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1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