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完善 ——兼与域外国家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6-22 18:36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婚姻家庭领域的分离、异化和重组逐渐趋向常态化,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也让人不得不重新关注探望权制度。探望权制度对于维系未成年子女和不与其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之间的沟通和情感有着重要意义。该制度于2001年被引入我国《婚姻法》,但囿于其移植土壤的不够成熟,探望权制度在我国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从全球视野加以比较考察,反思自身不足,借鉴域外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完善做有益探索。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探望权制度的概述。先对探望权进行界定,从外部视角辨析其与亲权、监护权的关系,再从内部视角分析权利义务属性,最后指出探望权制度的价值,为下文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对我国制度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不仅对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相应法律规定作了总体介绍,而且对司法实践中探望权纠纷的裁判分歧、有益尝试做了整理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我国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围绕域外探望权制度的比较展开。首先分析了比较借鉴域外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世界...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探望权制度概述
2.1 探望权的界定
2.1.1 涵义
2.1.2 外部视角:与亲权、监护权的辨析
2.1.3 内部视角:权利义务属性的辨析
2.2 探望权制度的价值
2.2.1 对未成年子女成长的保障作用
2.2.2 对伦理亲情规范化的引导作用
2.2.3 对社会发展秩序化的推动作用
3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3.2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司法实践
3.3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问题剖析
3.3.1 子女利益考量不足
3.3.2 制度适用前提单一
3.3.3 探望主体范围过窄
3.3.4 内容及方式尚不明确
3.3.5 限制形式单一、事由笼统
4 域外探望权制度的比较
4.1 比较借鉴域外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2 探望权立法原则比较
4.3 探望权适用前提比较
4.3.1 父母分居、长期断绝联系适用情况比较
4.3.2 非常态婚姻家庭适用情况比较
4.3.3 比较结论
4.4 探望权主体比较
4.4.1 子女作为主体比较
4.4.2 (外)祖父母作为主体比较
4.4.3 比较结论
4.5 探望权内容比较
4.5.1 探望权具体内容比较
4.5.2 探望权实现方式比较
4.5.3 比较结论
4.6 探望权的限制比较
4.6.1 探望权的监督比较
4.6.2 探望权的中止比较
4.6.3 探望权的终止比较
4.6.4 比较结论
5 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几点设想
5.1 确立子女利益最大的指导原则
5.2 充实和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5.2.1 拓宽适用前提
5.2.2 扩大主体范围
5.2.3 明确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
5.2.4 增加限制形式,细化法定事由
5.3 健全我国探望权制度相关配套保障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婚生子女父母行使探望权的障碍[J]. 刘蓓,张蓝以. 现代交际. 2019(05)
[2]残缺家庭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 毛亚琼. 基础教育论坛. 2018(33)
[3]“隔代探望”的法理基础、权利属性与类型区分[J]. 庄绪龙. 法律适用. 2017(23)
[4]论隔代探望权的法律性质及立法构思——以江苏首例“隔代探望权”案为视角[J]. 浦纯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06)
[5]“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德国家庭法中的实现[J]. 王葆莳. 德国研究. 2013(04)
[6]离婚背景下子女监护问题研究[J]. 韩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4)
[7]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J]. 景春兰,殷昭仙. 法学杂志. 2011(08)
[8]美国州制定法祖父母探视权制度研究[J]. 熊金才. 法律适用. 2010(06)
[9]“我是犯人,我要探望儿子”[J]. 莫特. 乡镇论坛. 2009(01)
[10]论英国法对儿童的“探视令”及启示[J]. 陈历幸. 当代青年研究. 2008(09)
硕士论文
[1]探望权法律问题研究[D]. 李润民.浙江大学 2017
[2]探望权纠纷解决制度研究[D]. 赵雨.河北大学 2017
[3]论我国家事案件的专门化审理[D]. 濮晋文.西南政法大学 2015
[4]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研究[D]. 张磊.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4334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探望权制度概述
2.1 探望权的界定
2.1.1 涵义
2.1.2 外部视角:与亲权、监护权的辨析
2.1.3 内部视角:权利义务属性的辨析
2.2 探望权制度的价值
2.2.1 对未成年子女成长的保障作用
2.2.2 对伦理亲情规范化的引导作用
2.2.3 对社会发展秩序化的推动作用
3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3.2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司法实践
3.3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问题剖析
3.3.1 子女利益考量不足
3.3.2 制度适用前提单一
3.3.3 探望主体范围过窄
3.3.4 内容及方式尚不明确
3.3.5 限制形式单一、事由笼统
4 域外探望权制度的比较
4.1 比较借鉴域外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2 探望权立法原则比较
4.3 探望权适用前提比较
4.3.1 父母分居、长期断绝联系适用情况比较
4.3.2 非常态婚姻家庭适用情况比较
4.3.3 比较结论
4.4 探望权主体比较
4.4.1 子女作为主体比较
4.4.2 (外)祖父母作为主体比较
4.4.3 比较结论
4.5 探望权内容比较
4.5.1 探望权具体内容比较
4.5.2 探望权实现方式比较
4.5.3 比较结论
4.6 探望权的限制比较
4.6.1 探望权的监督比较
4.6.2 探望权的中止比较
4.6.3 探望权的终止比较
4.6.4 比较结论
5 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几点设想
5.1 确立子女利益最大的指导原则
5.2 充实和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5.2.1 拓宽适用前提
5.2.2 扩大主体范围
5.2.3 明确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
5.2.4 增加限制形式,细化法定事由
5.3 健全我国探望权制度相关配套保障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婚生子女父母行使探望权的障碍[J]. 刘蓓,张蓝以. 现代交际. 2019(05)
[2]残缺家庭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 毛亚琼. 基础教育论坛. 2018(33)
[3]“隔代探望”的法理基础、权利属性与类型区分[J]. 庄绪龙. 法律适用. 2017(23)
[4]论隔代探望权的法律性质及立法构思——以江苏首例“隔代探望权”案为视角[J]. 浦纯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06)
[5]“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德国家庭法中的实现[J]. 王葆莳. 德国研究. 2013(04)
[6]离婚背景下子女监护问题研究[J]. 韩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4)
[7]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J]. 景春兰,殷昭仙. 法学杂志. 2011(08)
[8]美国州制定法祖父母探视权制度研究[J]. 熊金才. 法律适用. 2010(06)
[9]“我是犯人,我要探望儿子”[J]. 莫特. 乡镇论坛. 2009(01)
[10]论英国法对儿童的“探视令”及启示[J]. 陈历幸. 当代青年研究. 2008(09)
硕士论文
[1]探望权法律问题研究[D]. 李润民.浙江大学 2017
[2]探望权纠纷解决制度研究[D]. 赵雨.河北大学 2017
[3]论我国家事案件的专门化审理[D]. 濮晋文.西南政法大学 2015
[4]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研究[D]. 张磊.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43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4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