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事立法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21:53
我国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中,对刑法388条做出了补充规定,扩大了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都纳入其中,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撰写本文专门对这一新设的受贿犯罪的产生、意义以及在立法和司法上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探讨了该罪的构成要件,并且肯定了它的诞生对于我国刑事立法有着积极意义。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世界反腐败形势保持一致,保持立法的先进性。同时也向国际表明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行动力,使受贿犯罪可以游走的法律空白地带大大减少,对于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章着重介绍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及域外的一些有关利用影响力受贿的法律规定对我国刑法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产生的影响以及可借鉴之处。体现在受贿罪对象的规定上,刑法的改革上以及受贿罪罪名的增设上。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刑法对于受贿犯罪的立法沿革,回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诞生背景和过程,总结了受贿犯罪立法的发展特点,对于客观行为,犯罪对象和主体的规定都不断多样化。第四章则是着重探讨了...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探讨
一、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要件探讨
二、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探讨
三、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要件探讨
四、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要件探讨
第三节 设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法价值
一、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要求与规定本土化
二、增加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使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深入
第二章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影响以及域外法律的借鉴
第一节 《公约》对我国刑法设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影响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与意义
二、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积极意义
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域外有关利用影响力受贿的立法及我国的可借鉴之处
一、德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二、日本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三、新加坡法律的相关规定
四、我国的可借鉴之处
第三章 受贿犯罪刑事立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受贿罪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受贿犯罪的立法发展
二、新中国刑法中受贿罪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刑法修正案(七)》对受贿罪的补充规定
第三节 我国刑法对受贿罪立法的发展轨迹
一、犯罪对象不断多样化
二、客观行为不断多样化
三、主体不断多样化
第四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司法疑难问题探讨
第一节 关于本罪立法模式的探讨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模式的各种意见概述
二、《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
三、对于更为合理的立法模式的探讨
第二节 关于罪名设定的探讨
一、修正案出台前后有关罪名的各种意见概述
二、关于本罪最科学的罪名的探讨
第三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认定上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刑法修正案(七)》的新规定对原来条文的影响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与斡旋受贿的区别与界定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区别与界定
第四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适用上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原司法解释中“特定关系人”与现在“关系密切的人”的概念界定
二、新的修正案与08 年的关于商业贿赂的解释的重合与区别
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斡旋受贿“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内涵新探[J]. 孙岩,刘少夫. 法制与社会. 2009(32)
[2]论间接受贿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及其缺陷[J]. 胡同春.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3]刑法第388条的思考——写在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后[J]. 丁旭.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2)
[4]“关系人”受贿的定罪规则体系之思考[J]. 于志刚. 人民检察. 2009(07)
[5]增设影响力交易罪:全面规制间接受贿行为——兼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11条[J]. 沈玉忠. 甘肃理论学刊. 2009(02)
[6]关于“特定关系人”受贿的理解和认定犯罪构成的证据体系[J]. 张东亮,孔祥花. 法制与社会. 2008(30)
[7]中外反商业贿赂法律制度比较[J]. 孙洁.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8]论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郑鹏程,刘长云. 时代法学. 2007(01)
[9]论斡旋受贿犯罪[J]. 马克昌. 浙江社会科学. 2006(03)
[10]斡旋受贿的几个问题[J]. 朱孝清. 法学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57232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探讨
一、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要件探讨
二、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探讨
三、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要件探讨
四、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要件探讨
第三节 设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法价值
一、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要求与规定本土化
二、增加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使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深入
第二章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影响以及域外法律的借鉴
第一节 《公约》对我国刑法设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影响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与意义
二、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积极意义
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域外有关利用影响力受贿的立法及我国的可借鉴之处
一、德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二、日本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三、新加坡法律的相关规定
四、我国的可借鉴之处
第三章 受贿犯罪刑事立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受贿罪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受贿犯罪的立法发展
二、新中国刑法中受贿罪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刑法修正案(七)》对受贿罪的补充规定
第三节 我国刑法对受贿罪立法的发展轨迹
一、犯罪对象不断多样化
二、客观行为不断多样化
三、主体不断多样化
第四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司法疑难问题探讨
第一节 关于本罪立法模式的探讨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模式的各种意见概述
二、《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
三、对于更为合理的立法模式的探讨
第二节 关于罪名设定的探讨
一、修正案出台前后有关罪名的各种意见概述
二、关于本罪最科学的罪名的探讨
第三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认定上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刑法修正案(七)》的新规定对原来条文的影响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与斡旋受贿的区别与界定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区别与界定
第四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适用上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原司法解释中“特定关系人”与现在“关系密切的人”的概念界定
二、新的修正案与08 年的关于商业贿赂的解释的重合与区别
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斡旋受贿“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内涵新探[J]. 孙岩,刘少夫. 法制与社会. 2009(32)
[2]论间接受贿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及其缺陷[J]. 胡同春.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3]刑法第388条的思考——写在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后[J]. 丁旭.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2)
[4]“关系人”受贿的定罪规则体系之思考[J]. 于志刚. 人民检察. 2009(07)
[5]增设影响力交易罪:全面规制间接受贿行为——兼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11条[J]. 沈玉忠. 甘肃理论学刊. 2009(02)
[6]关于“特定关系人”受贿的理解和认定犯罪构成的证据体系[J]. 张东亮,孔祥花. 法制与社会. 2008(30)
[7]中外反商业贿赂法律制度比较[J]. 孙洁.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8]论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郑鹏程,刘长云. 时代法学. 2007(01)
[9]论斡旋受贿犯罪[J]. 马克昌. 浙江社会科学. 2006(03)
[10]斡旋受贿的几个问题[J]. 朱孝清. 法学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57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5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