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理想图景—我国竞争法立法出发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20:52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竞争理论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也是我们了解竞争内涵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和探究竞争的真正内涵,本文对经济学中的竞争理论进行逐一分析,并发现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与不足之处。但相对而言,由克拉克提出并经后人丰富和发展的有效竞争理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对“有效竞争”的内涵作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本文还从价值层面出发,着眼于勾画一种理想的竞争图景。竞争法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然意义上的竞争法究竟该是怎样的?本文以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和价值为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并结合其规制对象的说明,试图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具体到我国,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先后制定颁布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但两部法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诸多困境充分凸显了其在目的价值上存在的种种缺陷,这具体体现在竞争法立法规定、经济体制、文化观念等方面。本文便从这些方面入手,最终提出一些相关的完善建议。相信这对竞争法走出实施困境,实现其目的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竞争原理概述
2.1 竞争的概念
2.2 市场经济与竞争
3 竞争的理想图景
3.1 竞争理论的发展
3.1.1 古典竞争理论
3.1.2 均衡的竞争理论
3.1.3 有效竞争理论
3.1.4 哈佛学派的竞争理论
3.1.5 芝加哥学派的竞争理论
3.1.6 可竞争市场理论
3.2 竞争的理想图景之构建
3.2.1 对“有效竞争”的再理解
3.2.2 对“理想图景”的具体勾画
4 应然的竞争法
4.1 竞争法概述
4.1.1 竞争法的概念
4.1.2 竞争法的产生和发展
4.2 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及其价值分析
4.2.1 竞争法的立法目的
4.2.2 竞争法的价值
4.3 竞争法的规制对象
4.3.1 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
4.3.2 不正当竞争行为
5 我国竞争法目的价值的缺陷及优化措施-以《反垄断法》为例
5.1 我国竞争法的产生及发展
5.2 我国竞争法目的价值的缺陷
5.2.1 我国《反垄断法》中“自由价值”的缺失
5.2.2 我国《反垄断法》价值位阶的不明确
5.3 我国竞争法目的价值的优化措施
5.3.1 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
5.3.2 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
5.3.3 完善《反垄断法》的具体制度
5.3.4 培育竞争文化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J]. 包卫霞. 法制与社会. 2012(34)
[2]浅析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不足与完善[J]. 刘晔婧. 商品与质量. 2011(S1)
[3]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垄断法思考[J]. 叶卫平. 法商研究. 2010(06)
[4]美国反托拉斯法对企业规模的规制及其启示[J]. 盛函,刘静. 时代金融. 2010(05)
[5]论我国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立法不足[J]. 丁茂中. 北方法学. 2008(03)
[6]对竞争理论演变的分析与评述[J]. 李秀芝,王振锋. 学术交流. 2006(09)
[7]论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J]. 覃有土,常茜奕. 法学论坛. 2004(01)
[8]有效竞争——我国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的目标模式[J]. 王晓晔. 法学家. 1998(02)
[9]论有效竞争[J]. 王俊豪.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5(05)
硕士论文
[1]完善我国竞争法执法机制研究[D]. 魏巍.湖南大学 2012
[2]论有效竞争与我国竞争立法的完善[D]. 曹燕妮.北方工业大学 2009
[3]有效竞争理论的探讨及其基础框架的构建[D]. 孟繁龙.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4167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竞争原理概述
2.1 竞争的概念
2.2 市场经济与竞争
3 竞争的理想图景
3.1 竞争理论的发展
3.1.1 古典竞争理论
3.1.2 均衡的竞争理论
3.1.3 有效竞争理论
3.1.4 哈佛学派的竞争理论
3.1.5 芝加哥学派的竞争理论
3.1.6 可竞争市场理论
3.2 竞争的理想图景之构建
3.2.1 对“有效竞争”的再理解
3.2.2 对“理想图景”的具体勾画
4 应然的竞争法
4.1 竞争法概述
4.1.1 竞争法的概念
4.1.2 竞争法的产生和发展
4.2 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及其价值分析
4.2.1 竞争法的立法目的
4.2.2 竞争法的价值
4.3 竞争法的规制对象
4.3.1 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
4.3.2 不正当竞争行为
5 我国竞争法目的价值的缺陷及优化措施-以《反垄断法》为例
5.1 我国竞争法的产生及发展
5.2 我国竞争法目的价值的缺陷
5.2.1 我国《反垄断法》中“自由价值”的缺失
5.2.2 我国《反垄断法》价值位阶的不明确
5.3 我国竞争法目的价值的优化措施
5.3.1 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
5.3.2 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
5.3.3 完善《反垄断法》的具体制度
5.3.4 培育竞争文化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J]. 包卫霞. 法制与社会. 2012(34)
[2]浅析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不足与完善[J]. 刘晔婧. 商品与质量. 2011(S1)
[3]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垄断法思考[J]. 叶卫平. 法商研究. 2010(06)
[4]美国反托拉斯法对企业规模的规制及其启示[J]. 盛函,刘静. 时代金融. 2010(05)
[5]论我国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立法不足[J]. 丁茂中. 北方法学. 2008(03)
[6]对竞争理论演变的分析与评述[J]. 李秀芝,王振锋. 学术交流. 2006(09)
[7]论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J]. 覃有土,常茜奕. 法学论坛. 2004(01)
[8]有效竞争——我国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的目标模式[J]. 王晓晔. 法学家. 1998(02)
[9]论有效竞争[J]. 王俊豪.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5(05)
硕士论文
[1]完善我国竞争法执法机制研究[D]. 魏巍.湖南大学 2012
[2]论有效竞争与我国竞争立法的完善[D]. 曹燕妮.北方工业大学 2009
[3]有效竞争理论的探讨及其基础框架的构建[D]. 孟繁龙.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4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1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