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8-26 11:10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深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异常活跃,国际间经济交往也更加频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生活更加惬意、便利。然而在人们享受着这种新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肆意传播,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各种侵扰随之而来:随时可以收到匿名短信和骚扰电话;打开电脑,网上充斥着木马程序和“钓鱼”网站;查看电子邮箱,总有几封垃圾邮件或推销广告等等。这些问题愈演愈烈,已经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平静。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社会化的过程也即人际交往扩张的过程。人际交往的扩大必然意味着个体独享空间的缩小,当人类社会化程度愈高,交际手段传播媒介愈现代化,人们愈觉得有必要保留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安宁,以及与复杂纷乱的外界相对隔离的安宁居所或独处环境。①很多人逐渐认识到了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行了立法。虽然他们的立法模式不同,立法原则也有些许差异,但基本价值追求一致,都希望在保护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的同时保障信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网民、网络技术覆盖最广的国家之一,中国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借鉴先进...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一、个人信息的含义界定及其与隐私权的关系
(一) 个人信息保护的兴起与发展
(二) 个人信息的界定与内涵
(三) 个人信息的特征及其与隐私权的关系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考察
(一) 我国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的必要性
(二)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内容
(三)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基础——以案例看问题
(一) 民法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二) 刑法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三) 小结
四、对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建议
(一) 将个人信息权作为独立的权利予以保护
(二) 选择并确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原则
(三) 明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之探微[J]. 姜威,赵丽娜. 法制与社会. 2010(29)
[2]市场经济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几个法律问题[J]. 李哲. 企业经济. 2010(09)
[3]“人肉搜索”侵权问题的法律思考[J]. 王婧.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5)
[4]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必要性探析[J]. 王培力,李兴茂. 法制与社会. 2010(26)
[5]个人信息采集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卢艳宁.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8)
[6]数字社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J]. 苏君华. 兰台世界. 2010(12)
[7]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现状分析与立法建议[J]. 刘玲.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5)
[8]浅谈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 马粤颖.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9]美国隐私权制度比较研究[J]. 赵霞. 人民论坛. 2010(08)
[10]确认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 抑制垃圾信息泛滥[J]. 刘德良. 世界电信. 2010(03)
本文编号:336413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一、个人信息的含义界定及其与隐私权的关系
(一) 个人信息保护的兴起与发展
(二) 个人信息的界定与内涵
(三) 个人信息的特征及其与隐私权的关系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考察
(一) 我国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的必要性
(二)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内容
(三)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基础——以案例看问题
(一) 民法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二) 刑法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三) 小结
四、对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建议
(一) 将个人信息权作为独立的权利予以保护
(二) 选择并确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原则
(三) 明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之探微[J]. 姜威,赵丽娜. 法制与社会. 2010(29)
[2]市场经济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几个法律问题[J]. 李哲. 企业经济. 2010(09)
[3]“人肉搜索”侵权问题的法律思考[J]. 王婧.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5)
[4]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必要性探析[J]. 王培力,李兴茂. 法制与社会. 2010(26)
[5]个人信息采集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卢艳宁.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8)
[6]数字社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J]. 苏君华. 兰台世界. 2010(12)
[7]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现状分析与立法建议[J]. 刘玲.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5)
[8]浅谈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 马粤颖.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9]美国隐私权制度比较研究[J]. 赵霞. 人民论坛. 2010(08)
[10]确认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 抑制垃圾信息泛滥[J]. 刘德良. 世界电信. 2010(03)
本文编号:3364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6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