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02 00:42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走向了衰退与解体。于是,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成为了解决农民医疗保险问题的一种现实的选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制度,是新时期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城乡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配合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新型合作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原则性太强;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界定不全面;以保大病为主的目标定位欠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制度不合理以及法律责任缺失等,导致试点中存在许多问题。纵观世界部分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墨西哥和巴西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特别重视立法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作用,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了支付制度,对合作医疗基金的测算监管也进行了规范,逐步建立了...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
    2.1 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尝试
    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
第3章 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3.1 部分发展中国家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做法和经验
        3.1.1 泰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
        3.1.2 巴西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3.1.3 墨西哥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3.1.4 印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3.2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3.2.1 重视立法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作用
        3.2.2 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3.2.3 建立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完善支付制度
        3.2.4 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的测算,强化各方监管
        3.2.5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第4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立法现状
    4.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及价值取向不明确
        4.2.2 立法层次偏低,法规之间相互冲突
        4.2.3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不全面
        4.2.4 以保大病为主的目标定位欠妥当
        4.2.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法律性质不明确
        4.2.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制度不合理
        4.2.7 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
        4.2.8 法律责任的缺失
第5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
    5.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体系构成
        5.1.1 制定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法
        5.1.2 构建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体系
        5.1.3 理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5.1.4 修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5.1.5 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建设
    5.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的具体内容的构想
        5.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义与目的
        5.2.2 明确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形式
        5.2.3 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即合管办)的法律性质
        5.2.4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法律制度
        5.2.5 参加合作医疗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5.2.6 法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377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77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