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型立法方法的规范运用
发布时间:2021-10-23 08:17
兜底型立法方法作为一种同时具备扩张性和限缩性的以类推原理为基础的立法方法,其目的在于满足法律体系的周延性,提高法律条文对社会变化的应对能力。但由于兜底型立法方法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因此明确性也相对较低,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涵盖范围过度扩张。为了规范兜底型立法方法的运用,应当树立限制主义类推解释理念以及基本法优于补充法的理念,严格遵守合理性原则和明确性原则,并且明确该立法方法的基本结构。
【文章来源】: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32(06)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概述
(一)兜底型立法方法的界定及作用
(二)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法律属性
1.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扩张性属性
2.兜底型立法方法的限缩性属性
(三)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性质:具体规则的类推适用
二、兜底型立法方法的类型化表现
(一)“列举实例+其他”类型
(二)“列举+等+上位概念”类型
(三)兜底型规则的立法运用
三、兜底型立法方法运用的规范设置
(一)兜底型立法方法运用的规范理念
1.确立限制主义类推解释理念
2.确立“基本法优于补充法”的理念
(二)明确兜底型立法方法的基本结构
1.以“列举实例+其他”展开引导
2.以“列举+等+上位概念”展开引导
(三)严格限制兜底型立法方法来设定兜底型规则
1.兜底型立法方法的使用须有合理性基础
2.兜底型立法方法的使用过程中须满足法律的明确性
3.兜底型立法方法的使用须遵守相关法律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作权兜底条款的是非与选择[J]. 刘银良. 法学. 2019(11)
[2]兜底条款中同质性解释规则的适用困境与目的解释之补足[J]. 李军. 环球法律评论. 2019(04)
[3]论著作权权项设置中兜底条款的适用[J]. 张俊发. 知识产权. 2018(12)
[4]经济刑法之“兜底条款”的解释规则[J]. 姜涛. 学术界. 2018(06)
[5]对刑法兜底条款的解释[J]. 王安异. 环球法律评论. 2016(05)
[6]论刑法中兜底条款的明确性[J]. 张建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2)
[7]辨清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适用难题——以体系解释为视角[J]. 舒岚. 知识经济. 2013(15)
[8]刑法类推解释如何得以进行——刑法演绎推理中的类推解释[J]. 黄继坤. 现代法学. 2011(05)
[9]“抢帽子”交易的刑法性质探析——以汪建中操纵证券市场案为视角[J]. 王崇青. 政治与法律. 2011(01)
[10]例示规定的法理与创制[J]. 刘风景.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4)
本文编号:3452827
【文章来源】: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32(06)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概述
(一)兜底型立法方法的界定及作用
(二)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法律属性
1.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扩张性属性
2.兜底型立法方法的限缩性属性
(三)兜底型立法方法的性质:具体规则的类推适用
二、兜底型立法方法的类型化表现
(一)“列举实例+其他”类型
(二)“列举+等+上位概念”类型
(三)兜底型规则的立法运用
三、兜底型立法方法运用的规范设置
(一)兜底型立法方法运用的规范理念
1.确立限制主义类推解释理念
2.确立“基本法优于补充法”的理念
(二)明确兜底型立法方法的基本结构
1.以“列举实例+其他”展开引导
2.以“列举+等+上位概念”展开引导
(三)严格限制兜底型立法方法来设定兜底型规则
1.兜底型立法方法的使用须有合理性基础
2.兜底型立法方法的使用过程中须满足法律的明确性
3.兜底型立法方法的使用须遵守相关法律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作权兜底条款的是非与选择[J]. 刘银良. 法学. 2019(11)
[2]兜底条款中同质性解释规则的适用困境与目的解释之补足[J]. 李军. 环球法律评论. 2019(04)
[3]论著作权权项设置中兜底条款的适用[J]. 张俊发. 知识产权. 2018(12)
[4]经济刑法之“兜底条款”的解释规则[J]. 姜涛. 学术界. 2018(06)
[5]对刑法兜底条款的解释[J]. 王安异. 环球法律评论. 2016(05)
[6]论刑法中兜底条款的明确性[J]. 张建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2)
[7]辨清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适用难题——以体系解释为视角[J]. 舒岚. 知识经济. 2013(15)
[8]刑法类推解释如何得以进行——刑法演绎推理中的类推解释[J]. 黄继坤. 现代法学. 2011(05)
[9]“抢帽子”交易的刑法性质探析——以汪建中操纵证券市场案为视角[J]. 王崇青. 政治与法律. 2011(01)
[10]例示规定的法理与创制[J]. 刘风景.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4)
本文编号:3452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5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