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14:53
“环境教育”作为解决当前复杂而严峻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为环境教育立法,以法律手段保障各项环境教育活动,维护环境教育主体的权益,推动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环境教育立法起步较晚,而且发展滞后,跟不上当前环境教育的发展,存在许多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全球性的以及我国自身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入手,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和它的发展历程,阐述环境教育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意义以及环境教育立法对环境教育的保障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方面主要从进一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弥补当前环境教育立法缺陷等方面来谈;可行性方面则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伦理学方面以及我国环境教育立法情况和社会基础等角度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教育立法实践,总结其先进经验并得出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启示。该部分对各国环境教育立法的比较分析,是从国外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及效力层次,国外环境教育体系、管理和监督制度,国外环境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的。第四部分提出了完...
【文章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环境教育立法保障环境教育
1.1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1.2 环境教育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意义
1.3 环境教育需要环境教育立法保障
2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必要行与可行性
2.1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必要性
2.2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可行性
3 国外环境教育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国外环境教育立法概述
3.2 国外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及效力层次的启示
3.3 国外环境教育体系、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启示
3.4 国外环境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的启示
4 我国环境教育法立法构想
4.1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效力层次
4.2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和基本原则
4.3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应确立的基本制度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基本框架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国外教育评价制度看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J]. 马世晔. 中国考试(研究版). 2008(05)
[2]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思考[J]. 何向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3]中美环境教育及立法比较研究[J]. 胡红玲.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4]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现状与改革问题探析[J]. 刘征原,郝瑞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5]环境教育立法研究[J]. 谢军安,谢雯,胡延玲. 河北法学. 2005(08)
[6]中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 黄锡生,张菱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7]环境教育立法初探[J]. 史嵩宇. 科技与法律. 2005(01)
[8]中国大陆的环境教育及其研究[J]. 崔凤,唐国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论环境教育[J]. 钟娟.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3(04)
[10]日本《环境教育法》及其解读[J]. 刘继和,赵海涛. 环境教育. 2003(06)
博士论文
[1]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案例研究[D]. 李久生.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 张菱芷.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59705
【文章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环境教育立法保障环境教育
1.1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1.2 环境教育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意义
1.3 环境教育需要环境教育立法保障
2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必要行与可行性
2.1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必要性
2.2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完善的可行性
3 国外环境教育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国外环境教育立法概述
3.2 国外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及效力层次的启示
3.3 国外环境教育体系、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启示
3.4 国外环境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的启示
4 我国环境教育法立法构想
4.1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效力层次
4.2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和基本原则
4.3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应确立的基本制度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基本框架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国外教育评价制度看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J]. 马世晔. 中国考试(研究版). 2008(05)
[2]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思考[J]. 何向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3]中美环境教育及立法比较研究[J]. 胡红玲.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4]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现状与改革问题探析[J]. 刘征原,郝瑞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5]环境教育立法研究[J]. 谢军安,谢雯,胡延玲. 河北法学. 2005(08)
[6]中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 黄锡生,张菱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7]环境教育立法初探[J]. 史嵩宇. 科技与法律. 2005(01)
[8]中国大陆的环境教育及其研究[J]. 崔凤,唐国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9]论环境教育[J]. 钟娟.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3(04)
[10]日本《环境教育法》及其解读[J]. 刘继和,赵海涛. 环境教育. 2003(06)
博士论文
[1]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案例研究[D]. 李久生.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 张菱芷.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59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5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