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16:55
  长三角(洲)区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跨行政经济区域,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长三角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本文研究区域立法不仅是基于区域法治与区域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需要,更是基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本文总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介绍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界说,包括区域立法概念的分析,本文将“区域立法”是指长三角区域内四省市的立法机关,就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立法上的合作,开展区域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或废止等有关立法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区域立法协作机制与地方立法两部分内容。除此之外,本章节还着重对区域立法的功能以及区域立法的基本原则作了具体分析。第二章节主要是对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现状的分析,其中本文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协作模式界定为相对松散的协作模式。本章节的第二部分是对于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所...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界说
    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概念分析
        (一) “区域立法”概念的界定
        (二) “区域立法”的特征
    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功能分析
        (一) 整合立法资源,降低立法成本
        (二) 减少立法冲突,协调地方立法
        (三) 促进区域内合作,加快区域环境治理一体化进程
    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 区域法制统一原则
        (二) 区域立法特色原则
        (三) 区域利益均衡原则
第二章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分析
    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模式
        (一) 中央政策指导
        (二) 区域立法协作模式——分散的协作模式
        (三) 区域立法协作主要内容
    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规范分析
        (一) 长二三角区域各省市立法概况
        (二) 江沪皖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比较分析
    三、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不足
        (一) 立法协同机制的不完善
        (二) 立法标准的不一致
        (三) 立法内容上的巨大差异
        (四) 地方立法权行使混乱
第三章 其它区域与长三角区域立法比较研究
    一、我国有关大气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概览
        (一) 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二) 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立法
        (三) 其他相关大气污染防治的地方立法
    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特色
        (一) 京津冀地区立法模式——区域协同立法模式
        (二) 珠三角区域立法模式——区域统一立法模式
    三、其他省市的立法对于长三角区域地方立法的借鉴意义
        (一)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二) 《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三) 《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第四章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完善
    一、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长三角区域立法协作机制
        (一) 设立长三角区域的立法协作机构——区域立法联席会议
        (二) 制定《长三角区域立法协作若干意见》
    二、统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标准
        (二) 地方立法层级的统一
        (三) 地方立法程序的完善
    三、协调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内容
        (一) 协调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原则与机制
        (二) 统一并完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内容
        (三) 统一并完善法律责任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J]. 叶必丰.  法学家. 2014(06)
[2]论重复立法之克服[J]. 吕新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07)
[3]从规范冲突到协同共生:环境法治进程中的普适性难题及破解[J]. 钭晓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4(02)
[4]区域法治发展的法理学思考——一个初步的研究构架[J]. 夏锦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5]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J]. 公丕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论我国区域立法委托起草机制[J]. 陈光,梁俊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制研究的参照系[J]. 叶必丰.  法学论坛. 2012(04)
[8]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J]. 钱弘道,戈含锋,王朝霞,刘大伟.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4)
[9]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J]. 王灿发,傅学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论建构环渤海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J]. 陈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本文编号:3480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80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