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1-11-12 09:30
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是当前我国刑法学一直予以高度关注的领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在除了研究经济犯罪的具体犯罪外,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和研究。本质上讲,经济犯罪立法模式所要研究的是以何种方式建立或安排经济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体系。学者们提出的立法模式方案众多,刑法典模式是指在刑法典中规定经济犯罪的罪状和刑罚,其他前置性法律中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刑事法律规范。单行刑法模式是指国家根据需要制定针对某一具体犯罪的单行性刑法。附属刑法模式是指在其他前置性法律法规中安排具有罪状和刑罚的刑事法律规范。专门性法典模式是指国家针对经济领域的犯罪统一制定一部经济刑法典。刑法修正案模式是指由立法机关采取修正案的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犯罪罪状和刑罚的增删和修改。作为一个基础性和宏观性的研究课题,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不会对经济违法犯罪产生直接的作用,但是它将间接并持久地影响经济犯罪的立法形式、司法实践、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各种立法模式的不同程度的组合和排列又将产生更多的立法模式种类,本文在总结经济犯罪的属性特点、梳理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理论基础、考察我国古...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提出和构思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一、经济犯罪的定义
二、经济犯罪的范围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体系
一、法律责任的定义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三、法律责任的体系
第三节 立法一体化的概念和运用
一、立法一体化的思想
二、立法一体化的定义
三、立法一体化的运用
第二章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理论指引
第一节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概念与演变
一、自然犯和法定犯的概念
二、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区分
三、自然犯和法定犯的演变
第二节 刑事犯与行政犯的形成和发展
一、刑事犯与警察犯的形成
二、警察犯与行政犯的替换
三、行政犯与行政刑法的发展
第三节 自然犯与行政犯的视角和启发
一、法定犯与行政犯的区分
二、自然犯与行政犯的范畴
三、自然犯与行政犯的应用
第三章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经济犯罪立法的历代沿革
一、我国古代经济法制的思想
二、我国古代经济法制的轮廓
三、我国古代经济法制的特色
第二节 “刑民不分”的重新解读
一、我国古代经济立法的规律
二、刑民不分法律传统的驳斥
三、立法模式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三节 古代立法传统的合理借鉴
一、重刑文化的警惕
二、刑民一体的超越
三、出礼入刑的转化
第四章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中外比较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英美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犯罪
二、英美破坏人与物合法关系的犯罪
三、英美破坏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犯罪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德日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犯罪
二、德日破坏人与物合法关系的犯罪
三、德日破坏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犯罪
第三节 我国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我国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犯罪
二、我国破坏人与物合法关系的犯罪
三、我国破坏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犯罪
第五章 中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问题和反思
第一节 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现状
一、现行刑法颁行前的立法模式
二、现行刑法颁行时的修订内容
三、现行刑法颁行后的密集改动
第二节 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反思
一、现实发展情势的适应障碍
二、刑法典本身的频繁变动
三、刑事法律规范的相互失调
第三节 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争议
一、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各方总结
二、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不同方案
三、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优劣评估
第六章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趋势和意义
第一节 经济违法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主动突围
一、经济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创新
二、古代经济犯罪立法策略的参考
三、我国当代刑事立法经验的提炼
四、国外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借鉴
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势的需要
第二节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模型塑造
一、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名称
二、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主体
三、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内容
四、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程序
五、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技术
第三节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内在价值
一、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立法价值
二、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司法价值
三、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理论价值
四、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教学价值
五、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法律制度中的犯罪:概念及其体系论[J]. 艾米利·多切尼,吴沈括. 清华法学. 2016(01)
[2]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以《刑法修正案(九)》从业禁止制度的规范解读为切入点[J]. 于志刚. 法学评论. 2016(01)
[3]刑法修改的反思与面向[J]. 汪东升. 朝阳法律评论. 2015(02)
[4]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J]. 车浩. 法学. 2015(10)
[5]刑法修正案(九)的得与失[J]. 杨兴培. 检察风云. 2015(20)
[6]中国刑法领域“法益理论”的深度思考及商榷[J]. 杨兴培. 法学. 2015(09)
[7]刑法谦抑主义与规制缓和——以日本金融犯罪的规制为鉴[J]. 张小宁.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6)
[8]英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于我国立法的价值[J]. 徐红菊.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3)
[9]刑法规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系统论思考[J]. 张德军. 中州学刊. 2015(01)
[10]环境刑法立法模式比较研究[J]. 王吉春. 福建法学. 2014(04)
博士论文
[1]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 卢勤忠.华东政法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自然法思想探究[D]. 王奇冕.清华大学 2012
[2]英国证券内幕交易的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D]. 宋筱琦.华东政法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490636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提出和构思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一、经济犯罪的定义
二、经济犯罪的范围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体系
一、法律责任的定义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三、法律责任的体系
第三节 立法一体化的概念和运用
一、立法一体化的思想
二、立法一体化的定义
三、立法一体化的运用
第二章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理论指引
第一节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概念与演变
一、自然犯和法定犯的概念
二、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区分
三、自然犯和法定犯的演变
第二节 刑事犯与行政犯的形成和发展
一、刑事犯与警察犯的形成
二、警察犯与行政犯的替换
三、行政犯与行政刑法的发展
第三节 自然犯与行政犯的视角和启发
一、法定犯与行政犯的区分
二、自然犯与行政犯的范畴
三、自然犯与行政犯的应用
第三章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经济犯罪立法的历代沿革
一、我国古代经济法制的思想
二、我国古代经济法制的轮廓
三、我国古代经济法制的特色
第二节 “刑民不分”的重新解读
一、我国古代经济立法的规律
二、刑民不分法律传统的驳斥
三、立法模式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三节 古代立法传统的合理借鉴
一、重刑文化的警惕
二、刑民一体的超越
三、出礼入刑的转化
第四章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中外比较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英美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犯罪
二、英美破坏人与物合法关系的犯罪
三、英美破坏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犯罪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德日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犯罪
二、德日破坏人与物合法关系的犯罪
三、德日破坏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犯罪
第三节 我国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我国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犯罪
二、我国破坏人与物合法关系的犯罪
三、我国破坏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犯罪
第五章 中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问题和反思
第一节 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现状
一、现行刑法颁行前的立法模式
二、现行刑法颁行时的修订内容
三、现行刑法颁行后的密集改动
第二节 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反思
一、现实发展情势的适应障碍
二、刑法典本身的频繁变动
三、刑事法律规范的相互失调
第三节 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争议
一、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各方总结
二、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不同方案
三、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优劣评估
第六章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趋势和意义
第一节 经济违法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主动突围
一、经济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创新
二、古代经济犯罪立法策略的参考
三、我国当代刑事立法经验的提炼
四、国外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借鉴
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势的需要
第二节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模型塑造
一、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名称
二、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主体
三、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内容
四、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程序
五、经济犯罪立法中的立法技术
第三节 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立法一体化的内在价值
一、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立法价值
二、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司法价值
三、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理论价值
四、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教学价值
五、经济违法犯罪法律责任一体化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法律制度中的犯罪:概念及其体系论[J]. 艾米利·多切尼,吴沈括. 清华法学. 2016(01)
[2]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以《刑法修正案(九)》从业禁止制度的规范解读为切入点[J]. 于志刚. 法学评论. 2016(01)
[3]刑法修改的反思与面向[J]. 汪东升. 朝阳法律评论. 2015(02)
[4]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J]. 车浩. 法学. 2015(10)
[5]刑法修正案(九)的得与失[J]. 杨兴培. 检察风云. 2015(20)
[6]中国刑法领域“法益理论”的深度思考及商榷[J]. 杨兴培. 法学. 2015(09)
[7]刑法谦抑主义与规制缓和——以日本金融犯罪的规制为鉴[J]. 张小宁.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6)
[8]英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于我国立法的价值[J]. 徐红菊.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3)
[9]刑法规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系统论思考[J]. 张德军. 中州学刊. 2015(01)
[10]环境刑法立法模式比较研究[J]. 王吉春. 福建法学. 2014(04)
博士论文
[1]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 卢勤忠.华东政法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自然法思想探究[D]. 王奇冕.清华大学 2012
[2]英国证券内幕交易的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D]. 宋筱琦.华东政法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490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9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