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保安处分理论及中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构想

发布时间:2021-11-20 11:28
  保安处分制度是近现代刑罚合理化道路上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对传统刑法制度的革新。作为刑罚制度的一个补充,保安处分与刑罚密切配合,为预防犯罪、保护社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存在一元论和二元论之争,其中二元论占据着主流地位。实证主义哲学、社会连带主义和经济主义原则以及社会防卫论是保安处分的理论基础。客观的违法行为和主观的人身危险性是保安处分的主客观条件,其中人身危险性是保安处分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包括初犯可能性和再犯可能性,与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的概念不同。 中国法律上没有保安处分的制度和概念,但是鉴于其在防卫社会上的积极作用,我国引进保安处分制度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那么,在新世纪的中国,我们已经具备了整合保安处分措施的各项条件。保安处分制度具体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国的保安措施应该得到怎样的完善,对保安措施进行整合应该采取哪种模式,是否应该单独立法,保安处分具体应该包括哪些类型,都将是本文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保安处分概论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
        二、保安处分的性质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一、保安处分的产生背景
        二、保安处分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理论基础及学派之争
        一、保安处分的理论基础
        二、保安处分的学派之争——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
第二章 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对象及其种类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
        一、保安处分的客观要件:违法行为——适用保安处分的前提条件
        二、保安处分的主观要件:人身危险性——适用保安处分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
        一、人为对象的保安处分
        二、物为对象的保安处分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种类
        一、对人的保安处分
        二、对物的保安处分
第三章 人身危险性之考察
    第一节 人身危险性的概念
        一、人身危险性的概念
        二、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人身危险性的评估
第四章 我国现行法中的保安措施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中保安措施的种类和性质
        一、我国保安措施的种类
        二、我国保安措施的性质
    第二节 我国现行法中保安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依据不充分
        二、司法程序不完整
        三、制约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我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的构想
    第一节 我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理由
        一、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符合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
        二、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是我国目前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三、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是弥补刑罚的不足,完善我国刑事制裁措施的需要
        四、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是完善现有保安措施的需要
        五、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符合我国保障人权的宪法要求
        六、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符合我国的刑事政策
        七、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其物质、观念基础和外部环境己经具备
    第二节 我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的构想
        一、关于我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的争论
        二、我国保安处分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适用的程序要件
        四、我国保安措施刑事立法化的种类设置
结语
后记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 张郡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
[2]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D]. 周倩倩.黑龙江大学 2019
[3]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立法完善研究[D]. 贾智涵.山东科技大学 2017
[4]论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建构[D]. 颜云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5]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研究[D]. 龚贵林.西南政法大学 2015
[6]论刑事诉讼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D]. 王岚.湖南师范大学 2014
[7]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若干问题研究[D]. 冯瑞.山西大学 2013
[8]论我国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D]. 尹莹莹.烟台大学 2013
[9]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研究[D]. 杨鑫鑫.中国政法大学 2012
[10]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初探[D]. 翟立美.中国政法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07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507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