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划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00:05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城市规划被公认为是解决城市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美好和谐生活的基础工具。从城市规划产生起,它就是作为政府职能出现的,与城市规划立法紧密相连。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问题进行界定,认为城市规划的本质是规划管理机关对土地使用权的干预行为,然后运用平衡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平衡分析法为基本工具,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种种失衡现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框架。 全文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有: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及其立法概述。首先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分类与法律特征,接着从历史的角度,考查了城市规划产生的原因,指出城市规划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市场失灵,但是政府干预土地市场,也会存在失效问题,最后指出,城市规划立法就在市场与政府配置土地资源双重失灵的前提下,通过权力与权利的配置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本部分从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治理及城市规划思想基础等角度论证了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以此展开了城市规...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城市规划及其立法概述
(一) 城市规划及其相关概念
1. 城市规划的含义
2. 城市规划的分类
3. 城市规划的法律特征
(二) 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三) 城市规划法的起源与基本矛盾
二、我国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
(一) 我国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1. 管理理论
2. 控权理论
3. 平衡理论
(二) 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1. 管理论或控权论不能作为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
2. 平衡论作为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的原因
(三) 城市规划法的平衡机制
1. 权力与权利的总体平衡
2. 权力与权利的结构平衡
三、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阶段(1977——1989)
2. 第二阶段(1990——)
(二) 我国城市规划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立法指导思想上的失衡
2. 规划制定制度的失衡
3. 规划实施与监管制度的失衡
4. 权利救济与权力监督制度的失衡
四、我国城市规划法立法框架的平衡建构
(一) 立法指导思想
(二) 立法基本原则
1. 权力平衡原则
2. 程序正当和公众参与原则
3. 信赖保护原则
4. 规划公开原则
(三) 基本制度设计
1. 规划制定制度
2. 规划实施与监管制度
3. 权利救济与权力监督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75522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城市规划及其立法概述
(一) 城市规划及其相关概念
1. 城市规划的含义
2. 城市规划的分类
3. 城市规划的法律特征
(二) 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三) 城市规划法的起源与基本矛盾
二、我国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
(一) 我国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1. 管理理论
2. 控权理论
3. 平衡理论
(二) 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1. 管理论或控权论不能作为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
2. 平衡论作为城市规划法的理论基础的原因
(三) 城市规划法的平衡机制
1. 权力与权利的总体平衡
2. 权力与权利的结构平衡
三、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阶段(1977——1989)
2. 第二阶段(1990——)
(二) 我国城市规划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立法指导思想上的失衡
2. 规划制定制度的失衡
3. 规划实施与监管制度的失衡
4. 权利救济与权力监督制度的失衡
四、我国城市规划法立法框架的平衡建构
(一) 立法指导思想
(二) 立法基本原则
1. 权力平衡原则
2. 程序正当和公众参与原则
3. 信赖保护原则
4. 规划公开原则
(三) 基本制度设计
1. 规划制定制度
2. 规划实施与监管制度
3. 权利救济与权力监督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7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57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