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7:44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作为整个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独立功能和附属功能:可以为庭审程序做好证据交换、争点整理等一系列准备,也可以达成纠纷的解决。完善的审前程序对于确保审判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独特的价值。由于民事诉讼审前程序长期以来被民事诉讼立法、司法甚至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所忽视,故至今尚未确立起严格意义上的审前程序。而《民事诉讼法》只是把审前程序看作是为了庭审顺利进行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没有体现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本身所具有的整理争点、固定证据和调解或和解解决纠纷的三大主要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庭审程序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独立程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审前程序的价值和意义却伴着旨在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法治目标而日益突现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拟从名称和相关概念入手,明确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应有的功能,并通过对国外先进审前程序进行考察,结合对我国审前准备阶段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层层推进,探讨出一条在我国构建科学、完善的审前程序的道路。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及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概述和功能,...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2.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概述
2.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涵义
2.1.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名称的确定
2.1.2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界定
2.2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特征
2.3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功能
2.3.1 争点整理
2.3.2 固定证据
2.3.3 促进合意解决纠纷
2.3.4 辅助庭审,提高诉讼效率
2.4 小结
第3章 两大法系民诉审前程序立法比较
3.1 英美法系的审前程序
3.1.1 英国的审前程序
3.1.2 美国的审前程序
3.2 大陆法系的审前程序
3.2.1 德国的审前程序
3.2.2 日本的审前程序
3.3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立法比较
3.3.1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相同点
3.3.2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区别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民诉审前程序立法现状与成因分析
4.1 我国民诉审前程序的现行立法
4.1.1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4.1.2 司法解释的规定
4.2 我国民诉审前程序的成因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我国审前程序缺陷分析
5.1 审前准备法官和庭审法官不分
5.2 法官与当事人作用分担不合理
5.3 证据交换制度不完善
5.4 答辩制度缺失
5.5 审前调解制度缺失
5.6 小结
第6章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立法完善
6.1 确立审前程序之立法原则
6.1.1 独立性原则
6.1.2 公开、效益原则
6.1.3 两便原则
6.1.4 吸收、借鉴和适合国情原则
6.2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具体制度
6.2.1 设置审前程序法官
6.2.2 合理配置法官职权与当事人权利
6.2.3 确立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
6.2.4 完善证据交换制度
6.2.5 建立审前调解制度
6.3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立法设计
6.3.1 诉答阶段
6.3.2 证据交换阶段
6.3.3 审前会议阶段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审前程序的调查与思考[J]. 孙巍,林振通. 人民司法. 2007(01)
[2]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 李浩. 政法论坛. 2004(04)
[3]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J]. 张晋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05)
[4]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经济分析[J]. 艾佳慧. 财经科学. 2002(S2)
[5]法、美、德、日四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比较[J]. 谭秋桂,林瑞成. 求索. 2000(02)
[6]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李浩. 法学研究. 1996(04)
[7]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J]. 王亚新. 中外法学. 2000 (02)
博士论文
[1]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 赵泽君.西南政法大学 2007
[2]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 周孟炎.中国政法大学 2004
[3]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D]. 崔婕.西南政法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 杨春华.青岛大学 2008
[2]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构建[D]. 黄淑云.中国政法大学 2007
[3]试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 朱德祥.江西财经大学 2006
[4]论民事审前程序改革[D]. 张继红.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6167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2.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概述
2.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涵义
2.1.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名称的确定
2.1.2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界定
2.2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特征
2.3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功能
2.3.1 争点整理
2.3.2 固定证据
2.3.3 促进合意解决纠纷
2.3.4 辅助庭审,提高诉讼效率
2.4 小结
第3章 两大法系民诉审前程序立法比较
3.1 英美法系的审前程序
3.1.1 英国的审前程序
3.1.2 美国的审前程序
3.2 大陆法系的审前程序
3.2.1 德国的审前程序
3.2.2 日本的审前程序
3.3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立法比较
3.3.1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相同点
3.3.2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区别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民诉审前程序立法现状与成因分析
4.1 我国民诉审前程序的现行立法
4.1.1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4.1.2 司法解释的规定
4.2 我国民诉审前程序的成因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我国审前程序缺陷分析
5.1 审前准备法官和庭审法官不分
5.2 法官与当事人作用分担不合理
5.3 证据交换制度不完善
5.4 答辩制度缺失
5.5 审前调解制度缺失
5.6 小结
第6章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立法完善
6.1 确立审前程序之立法原则
6.1.1 独立性原则
6.1.2 公开、效益原则
6.1.3 两便原则
6.1.4 吸收、借鉴和适合国情原则
6.2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具体制度
6.2.1 设置审前程序法官
6.2.2 合理配置法官职权与当事人权利
6.2.3 确立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
6.2.4 完善证据交换制度
6.2.5 建立审前调解制度
6.3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立法设计
6.3.1 诉答阶段
6.3.2 证据交换阶段
6.3.3 审前会议阶段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审前程序的调查与思考[J]. 孙巍,林振通. 人民司法. 2007(01)
[2]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 李浩. 政法论坛. 2004(04)
[3]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J]. 张晋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05)
[4]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经济分析[J]. 艾佳慧. 财经科学. 2002(S2)
[5]法、美、德、日四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比较[J]. 谭秋桂,林瑞成. 求索. 2000(02)
[6]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李浩. 法学研究. 1996(04)
[7]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J]. 王亚新. 中外法学. 2000 (02)
博士论文
[1]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 赵泽君.西南政法大学 2007
[2]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 周孟炎.中国政法大学 2004
[3]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D]. 崔婕.西南政法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 杨春华.青岛大学 2008
[2]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构建[D]. 黄淑云.中国政法大学 2007
[3]试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 朱德祥.江西财经大学 2006
[4]论民事审前程序改革[D]. 张继红.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0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