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8:29
  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研究也不够全面和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虽然使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和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研究得到了充分肯定与重视,但是由于诉讼制度上的漏洞、救助立法不健全,导致我国刑事被害人因犯罪遭受的损失在实际诉讼进行中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赔偿,取得应有效果。再加上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也还只停留在地方层面,至今尚未形成全国性立法的大气候,导致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不足、救助程序混乱、救助力度不够、救助范围不广,救助效果不佳。因此,在现代法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意义深远。本文拟从四部分来阐述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问题:第一部分是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概述,介绍了刑事被害人的定义、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定义及特征,并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性质进行定位,区分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慈善事业、社会保险制度。该部分还介绍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第二部分论述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着眼于我国刑事...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基本理论
    1.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及其特征
        1.1.1 刑事被害人
        1.1.2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1.1.3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特征
        1.1.4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性质定位
    1.2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几个相似制度的区分
        1.2.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1.2.2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法律援助
        1.2.3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慈善事业
        1.2.4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社会保险
    1.3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历程与现状
        1.3.1 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历程
        1.3.2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现状
2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合理性分析
    2.1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必要性
        2.1.1 实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从政策向法规转变的客观要求14
        2.1.2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
        2.1.3 弥补地方性救助立法弊端的根本途径
        2.1.4 保障人权和推进现代法制的重要方式
    2.2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可行性
        2.2.1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
        2.2.2 我国已经具备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运行条件
        2.2.3 国内对刑事被害人救助获得不少立法经验
        2.2.4 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实践可资借鉴
3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宏观设计
    3.1 立法定位
        3.1.1 立法性质定位
        3.1.2 立法层次定位
    3.2 立法原则
        3.2.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其他制度相结合原则
        3.2.2 刑事诉讼赔偿为主与补充救助原则
        3.2.3 救助中重视实事求是与溯及既往原则
        3.2.4 救助过程公正与兼顾效率原则
        3.2.5 救助中保障人权与实现公平原则
    3.3 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的框架结构
        3.3.1 总则
        3.3.2 分则
        3.3.3 附则
4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的微观思考
    4.1 救助主管机构与救助申请期限
        4.1.1 刑事被害人救助主管机构
        4.1.2 刑事被害人救助申请的期限
    4.2 救助对象与救助范围
        4.2.1 恰当界定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对象
        4.2.2 应将被害人精神损害纳入救助范围
    4.3 救助方式
        4.3.1 国内现行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方式
        4.3.2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方式的理性选择
    4.4 救助资金的来源与拨付
        4.4.1 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的来源
        4.4.2 合理确定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拨付标准
    4.5 救济程序与救助机制的监督制裁
        4.5.1 救助权利受损的救济程序
        4.5.2 救助机制的监督和制裁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建议稿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J]. 秦颖慧.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3)
[2]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多视角思考[J]. 何挺,彭志刚,周彬彬.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3)
[3]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J]. 叶晓欣.  公安研究. 2010(01)
[4]贯彻司法为民 彰显人文关怀——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沈志先,徐世亮.  犯罪研究. 2009(06)
[5]刑事被害人救助地方立法探索[J]. 袁金彪,陈绍斌.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03)
[6]关于建立刑事案件被害人检察环节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J]. 杨光辉,肖宏未.  法学杂志. 2009(04)
[7]刑事案件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J]. 陈海峰,王幼君.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9(01)
[8]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J]. 薛国骏.  河北法学. 2008(11)
[9]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王同庆,王春立.  法学杂志. 2008(05)
[10]我国实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不足与完善——以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检察院的司法实践为视角[J]. 张温龙.  福建法学. 2008(03)



本文编号:3606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06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