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反行政垄断立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1 21:57
行政垄断是当代中国经济行政生活中的一个顽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但我国现行立法面对我国的行政垄断现状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体系,以便有效地控制行政垄断。行政垄断不仅存在于中国,在其他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也大量存在,甚至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这些国家对行政垄断的控制都是通过法治手段实现的。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立法经验。本文综合运用比较借鉴、利益分析、辨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行政垄断的表现形态、反行政垄断执法机构以及行政垄断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中外反行政垄断立法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反行政垄断立法体系的具体建议。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反行政垄断立法比较的基本问题。行政垄断的解析是反行政垄断立法比较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还介绍了当今世界反垄断立法的价值取向,为下文的比较确立标准。行政垄断是垄断的一种,故而反行政垄断立法与反垄断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第二部分为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比较。关于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经济转轨国家基本采取了“统一立...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反行政垄断立法比较的基本问题
1.1 行政垄断的解析
1.2 反行政垄断立法的价值取向
2 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比较
2.1 转轨经济国家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2.2 发达国家、地区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2.3 中国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3 行政垄断的表现形态比较
3.1 经济转轨国家的行政垄断形态的法律规定
3.1.1 乌克兰
3.1.2 俄罗斯
3.2 发达国家、地区有关行政垄断形态的立法
3.2.1 欧盟
3.2.2 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
3.3 中国现行有关行政垄断表现形式的法律规定
4 反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比较
4.1 反非行业性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比较
4.1.1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政策与企业扶持部
4.1.2 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
4.1.3 欧盟委员会
4.1.4 匈牙利经济竞争局
4.1.5 中国工商局
4.2 反行业性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比较
4.2.1 外国反行业性垄断执法机构立法设计
4.2.2 中国关于反行业性垄断执法机构法律规定
5 各国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比较
5.1 国外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一般设计
5.2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规定
6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1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经验及不足
6.1.1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的经验
6.1.2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的不足
6.2 外国反行政垄断立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7 构建我国反行政垄断立法体系
7.1 制定反垄断法典及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7.2 明确列举行政垄断的各种表现形式
7.3 反行政垄断执法机构的构建
7.4 规定行政垄断主体的全面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675466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反行政垄断立法比较的基本问题
1.1 行政垄断的解析
1.2 反行政垄断立法的价值取向
2 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比较
2.1 转轨经济国家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2.2 发达国家、地区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2.3 中国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3 行政垄断的表现形态比较
3.1 经济转轨国家的行政垄断形态的法律规定
3.1.1 乌克兰
3.1.2 俄罗斯
3.2 发达国家、地区有关行政垄断形态的立法
3.2.1 欧盟
3.2.2 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
3.3 中国现行有关行政垄断表现形式的法律规定
4 反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比较
4.1 反非行业性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比较
4.1.1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政策与企业扶持部
4.1.2 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
4.1.3 欧盟委员会
4.1.4 匈牙利经济竞争局
4.1.5 中国工商局
4.2 反行业性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比较
4.2.1 外国反行业性垄断执法机构立法设计
4.2.2 中国关于反行业性垄断执法机构法律规定
5 各国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比较
5.1 国外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一般设计
5.2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规定
6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1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经验及不足
6.1.1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的经验
6.1.2 国外反行政垄断立法的不足
6.2 外国反行政垄断立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7 构建我国反行政垄断立法体系
7.1 制定反垄断法典及反行政垄断立法体例选择
7.2 明确列举行政垄断的各种表现形式
7.3 反行政垄断执法机构的构建
7.4 规定行政垄断主体的全面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675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7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