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民国初期蒙古民族意识崛起与北洋政府的立法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01 22:21
  民国初期,外蒙独立,内蒙古地区发生多起独立运动,严重危及到新生的中华民国。各种独立宣言中的蒙古民族意识不仅危及民国承继清朝全部领土的合法性,也危及统一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形成。从民族理论和法制构建上回应这些挑战,是北洋政府在多民族国家基础上进行现代国家转型面临的难题,"五族共和"理论的提出从民族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回应,切实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统一与领土完整,这些理论创新与制度安排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对中央政府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民国初期蒙古民族意识的各种表述
    (一)外蒙古独立中的民族意识表述
    (二)呼伦贝尔独立运动的民族意识表述
    (三)乌泰发动“东蒙古独立”事件中的民族意识表述
二、民国初期蒙古民族意识的特点
    (一)以同种同教宣扬蒙古意识,以蒙古意识论证其独立的正当性
    (二)把蒙古民族意识绝对化,与中华民族意识对立起来
三、民国初期蒙古民族意识高涨的原因
    (一)革命派的狭隘民族主义主张催化了蒙古民族意识的高涨
    (二)民国共和、民主主义的建国理念危及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建利益,激发了其蒙古民族意识
    (三)清末以来的放垦、设治导致了蒙古的离心倾向
四、北洋政府的立法对策
    (一)“五族共和”论的提出
        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五族共和论
        2. 孙中山先生对五族共和论的论述与宣传
    (二)北洋政府宣抚内蒙古
        1. 西盟王公会议
        2. 周正朝宣抚昭乌达盟
        3. 陆钟岱宣抚卓索图盟
    (三)出台《蒙古待遇条例》获得蒙古王公的支持
五、北洋政府针对蒙古民族意识立法对策的历史意义
    (一)“五族共和”论利于我国民族政策的转型和中华民族意识的铸牢
        1.“五族共和”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民族政策划时代的转型
        2.“五族共和”论为化解蒙古民族意识、促进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高涨的蒙古民族意识限制了北洋政府治蒙政策的空间,维持国家统一成为北洋政府民族政策的首要目标,对传统的妥协也成为其民族政策的最优选择
余论



本文编号:3986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986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