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与解决
发布时间:2021-09-24 03:31
姓名本来是用来区分不同人的一种标志,也是不同的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演变过程。但是,随着现代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姓名这个载体逐渐地被赋予了商业价值。而本文所要论述的知名人物的姓名权与商标权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名人的姓名代号遭抢注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对他人的姓名进行抢先注册的商业行为,比如诉讼持续几年之久的“乔丹案”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使得权利的所有人遭受到损失,还会危害广大消费者,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之所以能够让一些有心之人可以钻法律的空子,如何规制利用名人的姓名作为商标去注册或者使用的行为就成了《商标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姓名权以及关于姓名的商标注册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来着手,首先用几个经典案例来引出话题,提出问题。并且阐述名人自身所属的姓名权的含义以及商标权的概念,接着梳理分析名人姓名权与商标权的矛盾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冲突的起因,我国立法上对于用知名人物的姓名去抢注或申请商标的限制不足,最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通过阐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经典案例引出本文所要探讨的名人姓名...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名人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案例引入以及法律适用
一、“乔丹”商标纠纷案
二、“刘德华”商标纠纷案
三、“乔丹”案与“刘德华”案法律适用
第二章 姓名与商标的内涵与外延
一、姓名与姓名权的内涵与外延
二、商标与商标权的内涵与外延
三、姓名权与商标权保护的侧重点以及区别
第三章 关于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法律规定
一、名人姓名的商业化价值
二、姓名作为商标的标准
第四章 名人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
一、名人姓名遭抢注的原因
(一)《商标法》中部分条款适用不当
(二)经济利益的驱使
二、名人姓名遭抢注的表现
(一)直接对名人的姓名进行抢注
(二)与名人姓名重名的注册商标
(三)使用谐音或同音字注册
三、冲突的危害
第五章 、我国对于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立法上的不足以及国外对于商标注册的规定
一、我国立法上的不足
(一)对“不良影响”与“在先权利”条款的适用缺乏统一标准
(二)对名人姓名的经济价值缺乏法律保护
(三)对使用谐音字或同音字的注册情况未明确规定
二、国外对于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规定
(一)日本
(二)美国
(三)俄罗斯
第六章 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保护与完善
一、细化《商标法》中关于“在先权利”的规定以及严格限制“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
二、将申请人的主观目的以及名人姓名的知名度纳入审查标准
三、引入姓名商品化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标权扩张及其利益平衡机制探讨[J]. 冯晓青. 思想战线. 2006(02)
硕士论文
[1]商标法视角下名人姓名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郭亚娟.广西民族大学 2017
[2]姓名商标抢注损害在先姓名权法律问题研究[D]. 韦英.华东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07009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名人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案例引入以及法律适用
一、“乔丹”商标纠纷案
二、“刘德华”商标纠纷案
三、“乔丹”案与“刘德华”案法律适用
第二章 姓名与商标的内涵与外延
一、姓名与姓名权的内涵与外延
二、商标与商标权的内涵与外延
三、姓名权与商标权保护的侧重点以及区别
第三章 关于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法律规定
一、名人姓名的商业化价值
二、姓名作为商标的标准
第四章 名人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
一、名人姓名遭抢注的原因
(一)《商标法》中部分条款适用不当
(二)经济利益的驱使
二、名人姓名遭抢注的表现
(一)直接对名人的姓名进行抢注
(二)与名人姓名重名的注册商标
(三)使用谐音或同音字注册
三、冲突的危害
第五章 、我国对于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立法上的不足以及国外对于商标注册的规定
一、我国立法上的不足
(一)对“不良影响”与“在先权利”条款的适用缺乏统一标准
(二)对名人姓名的经济价值缺乏法律保护
(三)对使用谐音字或同音字的注册情况未明确规定
二、国外对于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规定
(一)日本
(二)美国
(三)俄罗斯
第六章 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保护与完善
一、细化《商标法》中关于“在先权利”的规定以及严格限制“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
二、将申请人的主观目的以及名人姓名的知名度纳入审查标准
三、引入姓名商品化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标权扩张及其利益平衡机制探讨[J]. 冯晓青. 思想战线. 2006(02)
硕士论文
[1]商标法视角下名人姓名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郭亚娟.广西民族大学 2017
[2]姓名商标抢注损害在先姓名权法律问题研究[D]. 韦英.华东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07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0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