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隐私权的确认和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08 17:43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快,很多人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美好愿望。但是,网络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危害,尤其表现在对隐私权的侵害。这给人们的和谐生活带来了不便。运用传统隐私权的保护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隐私权遭受到的损害。为了更好地保障自然人的网络隐私权,有必要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旨在保护网络隐私权,给网络隐私权这一新的权利以清晰的界定。在写作过程中,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并且对国内外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观点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分析,以及外国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理论分析,找到了我国现在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自然人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意识的淡薄、行业监管存在着不足、法律规定虽然很多,但是不够完善。这也使得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落不到实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硬法优先,软法作为补充”、增强自然人保护网络隐私权意识等建议。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法律这一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还应该制定行业内部的自律性管理规定这样的软法,以调整法律不能够及时调整的范畴。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人的网...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网络隐私权的确认
2.1 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对隐私权的影响
2.1.1 隐私权的发展变化
2.1.2 网络的兴起对隐私权的影响
2.2 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及法律属性
2.2.1 网络隐私权的特征
2.2.2 网络隐私权的性质
2.3 网络隐私权中的法律关系
2.3.1 网络隐私权的主体
2.3.2 网络隐私权的客体
2.3.3 网络隐私权的内容
2.4 小结
第3章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分析
3.1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理论基础
3.1.1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特征
3.1.2 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的认定
3.1.3 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3.2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3.2.1 按照侵权动机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分类
3.2.2 按侵权行为内容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进行分类
3.2.3 按侵权行为方式对侵权行为进行分类
3.3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3.3.1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低
3.3.2 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责任规定不完善
3.3.3 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救济不到位
3.3.4 对“二次侵权”没有严格规定
3.4 小结
第4章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域外经验
4.1 行业自律模式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4.1.1 行业自律模式介绍
4.1.2 行业自律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2 统一的立法模式保护网络隐私权
4.2.1 统一的立法模式对隐私权的保护
4.2.2 统一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3 混合模式保护网络隐私权
4.3.1 混合模式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4.3.2 混合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4 小结
第5章 网络隐私权的确认与保护的建议
5.1 对网络隐私权进行确认
5.1.1 提升网络隐私权在法律上的地位
5.1.2 出台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细则
5.1.3 提高自然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意识
5.2 硬法优先软法作为补充
5.2.1 保障软法效率实现
5.2.2 突出软法对硬法有效补充
5.2.3 推动成熟软法转换硬法
5.3 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救济保障
5.3.1 综合彰显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价值
5.3.2 对“二次侵害”做特别规定
5.3.3 增加网络隐私权侵权救济途径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38105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网络隐私权的确认
2.1 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对隐私权的影响
2.1.1 隐私权的发展变化
2.1.2 网络的兴起对隐私权的影响
2.2 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及法律属性
2.2.1 网络隐私权的特征
2.2.2 网络隐私权的性质
2.3 网络隐私权中的法律关系
2.3.1 网络隐私权的主体
2.3.2 网络隐私权的客体
2.3.3 网络隐私权的内容
2.4 小结
第3章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分析
3.1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理论基础
3.1.1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特征
3.1.2 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的认定
3.1.3 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3.2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3.2.1 按照侵权动机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分类
3.2.2 按侵权行为内容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进行分类
3.2.3 按侵权行为方式对侵权行为进行分类
3.3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3.3.1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低
3.3.2 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责任规定不完善
3.3.3 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救济不到位
3.3.4 对“二次侵权”没有严格规定
3.4 小结
第4章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域外经验
4.1 行业自律模式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4.1.1 行业自律模式介绍
4.1.2 行业自律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2 统一的立法模式保护网络隐私权
4.2.1 统一的立法模式对隐私权的保护
4.2.2 统一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3 混合模式保护网络隐私权
4.3.1 混合模式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4.3.2 混合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4 小结
第5章 网络隐私权的确认与保护的建议
5.1 对网络隐私权进行确认
5.1.1 提升网络隐私权在法律上的地位
5.1.2 出台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细则
5.1.3 提高自然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意识
5.2 硬法优先软法作为补充
5.2.1 保障软法效率实现
5.2.2 突出软法对硬法有效补充
5.2.3 推动成熟软法转换硬法
5.3 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救济保障
5.3.1 综合彰显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价值
5.3.2 对“二次侵害”做特别规定
5.3.3 增加网络隐私权侵权救济途径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3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3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