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一、研究的缘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老年人为诈骗对象的刑事案件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我国目前缺乏有关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全国性的统计数据。但根据一些机构和地区的犯罪被害统计.也可以看出我国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现状。例如,根据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第一调查网开展的“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社会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这些受骗家庭中,年轻人仅占5.7%;其次是中年人,为13-3%;老年人被骗的达到81%。在老年人被骗的主要场所上,调查表明,位列第一的是参加健康或者投资讲座被忽悠,达到46.4%;其次是被冒充的各类销售人员所骗,为39.7%;位列第三的是在马路上被买药或掉皮夹的忽悠,为26.6%。以后依次为:在家里被电信诈骗所骗;被熟人介绍参加优惠活动所骗:在马路上被冒充亲友、老同学、老同事的人所骗。①近年来,凸显的电信诈骗犯罪也将老年人作为合适的侵害对象。据公安机关2009年所作电信诈骗案件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者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2011年。西安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1403起,涉案金额4037万余元,日均发案3.9起,西安市民日均被骗11万余元。2012年以来,截至5月16日,西安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277起,涉案总金额共计840余万元.日均发案2起,群众日均被骗6.1万余元。据西安市公安局统计分析,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受害者女性占75%以上.中老年人超过70%。④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表明,犯罪的发生并不是犯罪人单方面意志作用的结果,而是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互动的产物。美籍德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曾指出,“积极的”犯罪人和“消极的”被害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伙伴关系”,正是被害人“影响并塑造”了他的犯罪人。这一论断虽然夸大了被害人在犯罪中的作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互动,这种互动从被害人的角度看.则表现为被害人的被害性,即被害人所具有的容易导致自身被犯罪侵害的特性。基于此,老年诈骗犯罪被害案件的发生,不应仅仅归因于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而应当看到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方面的致害因素。从群体特点上看,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被害人群体.其具有自身独特的被害性。在谴责诈骗犯罪分子的同时,仔细分析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原因。而且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对策。
关于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国外有学者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例如,罗伯特·巴特勒(RobertN.Butler,1975)认为,老年人特别容易成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理由如下:第一,老年人通常健康状况差,需要各种各样的医疗、饮食等帮助;第二,一些老年人患有器质性脑损害,这使得他们时常缺少理性和警觉;第三,许多诸如丧偶的老年人孤独、痛苦、抑郁,易于被诈骗分子所利用;第四,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恐惧,如老化和死亡,使得他们容易暴露在以提供安慰为幌子的诈骗之下;第五,目前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他们的无知会被诈骗分子所利用:第六,老年人经济上相对贫穷.促使他们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去冒险。又如,查尔斯·夏普(CharlesC.Sharpe,2004)认为,将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信任、易接近、隔离和孤独、身体健康或心理敏锐性下降、财产。②本文在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概括为生理上、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被害性。
二、生理上的被窖性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在进入老年期以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退。人体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结构及功能主要发生以下3种变化:(1)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对人体细胞内液和钾的含量的测定表明,老年人的组织及水分占人体的比重在逐渐减少.而脂肪比重却大大增加。(2)各器官重量减轻。细胞的萎缩使各器官的重量减轻:老年人的性腺、脾、肾重量下降比较明显;甲状腺、肾上腺、脑的重量下降比较小;肺脏因异物沉淀、纤维化,60岁左右时重量反而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心脏也可因高血压而肥大,重量增加。(3)各器官功能改变。衰老过程中,器官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储备能力减少,适应能力降低,抵抗能力减退。衰老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变化,使个体从整体上表现出生理的衰老: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对致病因素的感受能力升高:对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发生,有老年被害人生理方面的原因。由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容易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从而导致被害:(1)可见性增强。可见性(visibility)是指可以为人所察觉的特性。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生理上的可见性逐渐增强。衰老带来的最明显的生理变化莫过于外在体貌特征的逐渐改变,比如,头发花白、脱落,皮肤粗糙、无弹性、出现皱纹,肌肉萎缩,身体逐渐肥胖等等。老年期的生理变化在行动上表现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往往需要借助器具。老年人的这种体貌特征很容易被一般人所辨别,人们往往很容易从人群中区分出老年人。相应地,老年人可见性的增强,也容易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2)特别关注身体健康。健康长寿是每一位老年人的美好愿望。人到老年后,体力下降,生理机能减退,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如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因而老年人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尤为关心。特别关注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容易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从而成为“神医”看病、药品或保健品销售等诈骗犯罪的被害人。(3)学习及分析判断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个部分的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大脑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在弱化,学习能力降低,学习观念趋于保守,反应速度较慢,分析判断能力弱化,从而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4)社会脱离。由于生理上的变化,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赋闲在家,主要精力集中在家庭事务上,较少接触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逐渐与社会脱节,对犯罪分子的各种诈骗伎俩不易识别.从而容易成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三、心理上的被害性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发生,除了有老年被害人生理上的被害性外。也有老年被害人心理上的被害性。据本文研究,老年被害人心理上的被害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愚昧型心理因素愚昧型心理因素是指老年诈骗被害人由于自身愚昧无知而易于遭受犯罪侵害的因素。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现在的老年人大多出生在建国以前,很少受过系统教育,老年人应该是所有成年人群中受教育水平最低的。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06年组织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统计数据,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很低的。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①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观念趋于保守,不大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也不大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封建迷信等愚昧观念在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中还大量存在。此外,很多老年人缺乏犯罪与被害常识,有的老年人甚至认为犯罪不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愚昧型的老年人容易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比如,诈骗犯罪分子常常利用老年人理财知识匮乏、风险意识差等特点.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或者通过“神医”看病消灾等手法骗取钱财,并且屡试不爽。
(二)轻信型心理因素轻信型心理因素是指老年诈骗被害人由于自身轻信他人而易于遭受犯罪侵害的因素。老年人大多秉承着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富有同情心,比较容易相信他人,尤其是容易轻信那些和颜善目、谦恭有礼的人,同时,老年人的从众心理较强,比较容易相信所谓官方及专家学者的观点。轻信型的老年人容易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保健品销售商通常就是请所谓的专家来大谈特谈所谓的“国际领先理论”、“高科技产品”。美国退休者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RetiredPersons,简称AARP)于1996年对745名电话推销诈骗犯罪的老年被害人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老年被害人单独居住,许多老年被害人都有朋友或家庭成员住在附近.许多老年被害人受到很好的教育,在社区中表现很积极,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比较容易相信陌生人,缺乏对诈骗伎俩的了解。
(三)焦虑型心理因素焦虑型心理因素是指老年诈骗被害人由于患有“被害人盲点症”。对自身健康、收入状况等过于焦虑而易于遭受犯罪侵害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可见,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老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死亡是人的必然归宿。虽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作为老年人,总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疾病,因而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注。有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于焦虑,总是怀疑自己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盲目相信各种所谓的保健品的疗效。而一旦有了疾病,又不能正确对待,或者长期陷入疾病的困扰;或者病急乱投医,为江湖庸医所误:或者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从而导致上当受骗。同时,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收入出现很大程度的减少.而维持健康往往需要很多花费,因而许多老年人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心理。老年人的过于焦虑心理,有可能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有的犯罪分子以恢复健康和增加收入为诱饵,实施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活动。
(四)贪利型心理因素贪利型心理因素是指老年诈骗被害人由于自身贪图经济利益而易于遭受犯罪侵害的因素。老年人的贪利心理与其晚年的经济生活状况是分不开的。
据统计,近五成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看,46.0%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上,城镇与乡村老年人有明显差别,城镇中48.6%的老年人靠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乡村老年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超过五成,占53.9%,其次为劳动收入,占37.5%。@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经济收入也随之逐渐减少,于是进入晚年后,他们只能依赖离退休金、养老金和子女的供给而生活。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他们从这两种渠道获得的生活费用的增长往往赶不上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老年人没有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晚年生活显得更加困难。在这种境况下,老年人出于对晚年生活的担忧等考虑,一般将财物看得很重,许多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贪利心理,或贪图便宜,或经不住高额回报的诱惑,从而容易陷入诈骗犯罪分子设置的陷阱。
四、经济上的被害性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发生。除了有老年被害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被害性外.还有经济上的被害性。
随着老年社会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也得到不断强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消费结构转向老龄产业,老年消费即将井喷。据悉,2010年,我国老年人退休金总额达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145亿元,到2030年,退休金总额将达到73210亿元。另据调查,目前老年人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的支出已达400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①我国老年人大多以勤俭为荣,经过一辈子的工作和打拼,省吃俭用,往往都有一定的积蓄,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上百万,这些钱成为诈骗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施展各种诈骗伎俩骗取老年人的积蓄。
综上.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表现为生理上、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被害性。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速,老年群体规模的不断壮大,老年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风险也可能会逐步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为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老年诈骗犯罪被害,需要对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编号:4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