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浅析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

发布时间:2017-08-30 00:04

  本文关键词:浅析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


  更多相关文章: 侵权 共同危险 免责事由 因果关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发达,信息畅通,人在平时生活中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在中国提倡法制国家的大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日趋提高,民事侵权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矛盾也比较尖锐。其中,不仅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传统民事侵权案件多发,共同危险行为侵权类案件也在快速增长,因共同危险行为侵权类案件存在其自身特殊性,往往出现受害人取证难,追责难,维权难等问题,法院审理时也比普通侵权类案件需要投入更多的司法资源和精力来解决矛盾。在共同危险行为侵权类案件中,受害人因认知能力的限制或受客观原因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的确定加害人主张权利。从我国法律制度上讲,虽然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已经设立共同危险行为制度,但因立法、修法的滞后,导致针对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情节规定不够具体,过于简单,导致多数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在于无辜行为人是否可以通过完成举证义务而免责。虽然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终于出台,但在相关共同危险行为免责情节的论述,不够具体,过于程序化,缺少实质性关键内容,导致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争论越发激烈,也给法院的审判实践带来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共同危险行为制度中的免责情节部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讨。本文拟从发生在现实中的真实的典型案例着手,以案例贯穿全文的形式,对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在国外的主流学说,国内相关学者的学说争议进行归纳,并通过分析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找出问题所在,并适当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期望本文能对我国共同危险行为领域免责情节的实质性规范作出一定的催化和推进作用。
【关键词】:侵权 共同危险 免责事由 因果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对象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1.3 研究方法11-13
  • 第二章 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的立法现状13-18
  • 2.1 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3-14
  • 2.1.1 共同危险行为主体具有复数性13
  • 2.1.2 共同危险行为主体间具有关联性13-14
  • 2.1.3 危险行为的性质认定具有一致性14
  • 2.1.4 真正侵权人无法认定14
  • 2.2 我国的立法现状14-15
  • 2.3 免责事由的理论争议15-18
  • 第三章 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的确定18-24
  • 3.1 规则基础及原则18-19
  • 3.1.1 非致害人承担责任的归责基础18-19
  • 3.1.2 共同危险行为的归责原则19
  • 3.2 国外免责事由相关规定19-20
  • 3.3 不同情形免责事由的分析20-24
  • 3.3.1 受害人放弃请求时的免责20-21
  • 3.3.2 无辜行为人主张的免责事由21-24
  • 第四章 相关制度的完善24-26
  • 4.1 立法的完善24
  • 4.2 建议应对模式24-26
  • 第五章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9
  • 致谢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群,陈忠文,胡院生;共同危险行为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张铁薇;;论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责任承担[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雷群安;共同危险行为制度浅论[J];学海;2005年02期

4 张芳;;论共同危险行为的界定[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5 屈庆平;;论共同危险行为中行为人权利的保障[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张琼戈;;共同危险行为刍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7 刘溪;;共同危险行为主体及主观构成要素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刘树桥;王呈琛;;论我国共同危险行为立法的完善[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宋国斌;;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及责任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传斌;;共同危险行为归责问题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飞;高腾;;共同危险行为浅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何劲松;浅析共同危险行为的法律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谢肇荣 肖丕国;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骆云桥;“推人下河堤”属于共同危险行为[N];西部法制报;2007年

4 李凤清 吴永波 整理 燕仁;实施共同危险行为应当共同承担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戴小霞;浅谈共同危险行为的归责[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王瑛 朱益虎;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及举证责任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程 啸;试论共同危险行为[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张晋邦;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案件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聂宗莲 张水萍;共同危险行为及其责任基础[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顾建兵 张善华;两司机因共同危险行为被判连带赔偿巨额损失[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梅;共同危险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唐海山;共同危险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世为;论共同危险行为[D];吉林大学;2008年

4 黄蓉;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娟;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卫丹;论共同危险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姜昱;共同危险行为法律问题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崔华洁;共同危险行为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袁红霞;共同危险行为主体与行为特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韩雪扬;关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6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756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