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商法视角下“流动商贩合法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0:23

  本文关键词:商法视角下“流动商贩合法化”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商贩合法化 商主体 自愿选择模式 商事登记 商事权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商贩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群体,流动商贩日渐成为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流动商贩的问题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商法学视角出发,通过对商事主体、商事登记制度的分析,为流动商贩合法化找到一条具体的路径,协调城市管理与流动经营之间的矛盾。 流动商贩在社会中的大量存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容我们忽视的现象,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对于这样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群体,却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本文分四个部分对流动商贩的合法化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流动商贩存在现状和原因来分析流动商贩合法化的必然性,将流动商贩合法化的原因归纳为城市历史因素、城市化因素、城市规划因素和经济转型因素四个。第二部分流动商贩合法化的具体模式的选择是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纳入商事主体、不纳入商事主体和自愿选择商事主体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并结合我国流动商贩的特点,最终肯定了自愿选择商主体的模式,并对其选择纳入商事主体后的商事登记规则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讨论流动商贩合法化后的权利,对于选择成为商事主体的流动商贩和未选择成为商事主体的流动商贩,因为他们分别属于商事主体和民事主体,适用商法和民法的不同规制,他们所享有的商事权利和民事权利也必然有所不同。第四部分流动商贩合法化后的管理,也是要区别对待,分别确定不同的管理主体和采取不同的具体管理办法。
【关键词】:流动商贩合法化 商主体 自愿选择模式 商事登记 商事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3.9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流动商贩合法化”争论引发的思考7-10
  • 第1章 流动商贩合法化的必要性10-15
  • 1.1 流动商贩概况10-11
  • 1.2 流动商贩法律地位不明确带来的问题11-12
  • 1.3 流动商贩地位应当合法化的原因分析12-15
  • 1.3.1 城市历史因素12-13
  • 1.3.2 城市化因素13
  • 1.3.3 城市规划因素13-14
  • 1.3.4 经济转型因素14-15
  • 第2章 流动商贩合法化的模式15-30
  • 2.1 纳入商主体模式15-22
  • 2.1.1 商主体的范围及其确定标准15-17
  • 2.1.2 若干国家和地区流动商贩的商主体地位17-19
  • 2.1.3 商主体类型法定的开放性发展趋势19-21
  • 2.1.4 将流动商贩纳入商主体模式分析21-22
  • 2.2 不纳入商主体模式22-24
  • 2.2.1 理论中主张不纳入商主体的理由22-23
  • 2.2.2 将流动商贩不纳入商主体的利弊分析23-24
  • 2.3 自愿选择模式24-26
  • 2.3.1 采取自愿选择模式的理由24-25
  • 2.3.2 选择成为商主体的具体途径25-26
  • 2.4 自愿选择模式下应当采取的商事登记原则26-30
  • 2.4.1 商事登记的一般原则----强制登记26-27
  • 2.4.2 流动商贩商事登记原则的立法例27-28
  • 2.4.3 流动商贩采取自愿登记的选择28-30
  • 第3章 流动商贩合法化后的权利30-36
  • 3.1 取得商主体地位的流动商贩的主要商事权利30-33
  • 3.1.1 营业权30-31
  • 3.1.2 商号权31-32
  • 3.1.3 商誉权32-33
  • 3.1.4 商业秘密权33
  • 3.1.5 申请经营业务贷款的权利33
  • 3.2 未取得商主体地位的流动商贩的主要权利33-36
  • 3.2.1 享有进行买卖交易且免除营业税费的权利34
  • 3.2.2 享有姓名权但不享有商号权34-35
  • 3.2.3 享有名誉权但不享有商誉权35
  • 3.2.4 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商业秘密权35-36
  • 第4章 流动商贩合法化后的管理模式36-42
  • 4.1 商主体的流动商贩的管理36-39
  • 4.1.1 管理主体的确定36-37
  • 4.1.2 管理办法37-39
  • 4.2 非商主体的流动商贩的管理39-42
  • 4.2.1 管理主体的确定39-40
  • 4.2.2 管理办法40-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设;青岛消除“游商”现象[J];城乡建设;2005年08期

2 陈小白;;“走鬼”的一天[J];商界(城乡致富);2006年04期

3 徐强胜;;商主体的类型化思考[J];当代法学;2008年04期

4 肖海军;论营业权入宪——比较宪法视野下的营业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袁仕益;;姓名权法律保护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6 王菲菲;;论商主体的类型界定[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7 盛永祥;地下经济现象的博弈分析和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魏春雨;王丰;;摊贩·城市[J];华中建筑;2008年05期

9 季建林;论中国的地下经济[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10 汪和建;就业歧视与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部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国;现代都市流动商贩的三维治理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0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060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