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动态性初探
本文选题:经济法 切入点:动态性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此即经济法的动态性。经济法的动态性不同于不确定性、模糊性。经济法的动态性具有变动性、扩张性与回复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经济法的动态性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动态性特性又有明显的区别。之所以有区别,既有经济法自身品格方面的原因,又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外部条件有关。以动态眼光来看经济立法的意义在于不应一味追求经济法典的制定,而应致力于建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经济法律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经济法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积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
[Abstract]:Economic law, as the law of state intervention in economy, must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market, that is, the dynamic nature of economic law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uncertainty and fuzziness, and the dynamic nature of economic law is changeab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sibility and reversibility, relative stability, the dynamic nature of economic law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reasons of the character of economic law and the failure of the market. The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legislation from a dynamic point of view is that we should not blindly pursue the formulation of economic codes, but should devote ourselves to establishing an economic legal system which combines principle and flexibilit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economic law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economic law must b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actively establish the theory of economic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法律系 浙江大学法律系
【分类号】:D91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经济法地位问题初探[J];当代法学;2003年01期
2 陈云良;谨慎干预——经济法的现代新理念[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4 应飞虎;市场失灵与经济法[J];法学;2001年06期
5 奉华英;从国家与市场经济角度探讨经济法调整对象[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张守文;略论经济法的宗旨[J];中外法学;1994年01期
7 王全兴;立基本土资源建造中国经济法学大厦[J];中外法学;1998年03期
8 王全兴,管斌;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J];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9 应飞虎;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论——一种经济法的认知模式[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10 邓峰;经济政策、经济制度和经济法的协同变迁与经济改革演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李玉虎;;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法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仓林忠;1840-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商榷[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5 章礼强;新解“调控说”——对“需要干预说”的扬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高德辉;;浅析表演代理的不可行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燕艳;;外部行政规范在行政司法审判中的效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王海明;;论罗马法上债的保全——以反欺诈债权人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超;;论古罗马妇女的财产地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开举;王红建;程雪阳;;国家与地方行政主体定位——一个中法行政主体比较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泽之;张普;;关于字母词语的几点思考[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文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法规制问题[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单娟;主权财富基金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心玲;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村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云良,蒋安;国企产权再论[J];当代法学;2000年05期
2 王保树,邱本;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王保树;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4 叶传星;论设定法律责任的一般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漆多俊;论市场经济发展三阶段及其法律保护体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郑少华;社会经济法散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易继明;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陈金钊,尹绪洲;法律的文义解释与词典的使用──对美国司法过程中词典使用的述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单飞跃,袁玲,肖洪泳;第六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刘普生;论经济法的回应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经济法论丛》稿约[J];经济法论丛;2001年02期
2 吴萌琼;;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3 肖亚飞;周秀;倪龙飞;;我国小产权房的法律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4 张晨子;;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李伟峰;刘孟春;;边缘化中学生的生态调查与解读[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6 张国龙;;经济法和民营企业[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7 王潇雅;;论经济法的正义价值[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8 李楠;;新时期弱势群体经济法保护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9 田一麟;;对经济法价值的探讨[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10 吴静;;浅析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中顼;;山洪灾害防治对策[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忠佩;胡俊杰;任建国;刘学军;;大同市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对策[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沈必文;;钢筋扰动裂缝的成因与预防[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邱欣珍;朱晓辉;黎学英;;赣县崩岗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江永强;;经济法特征之我见[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江永强;;经济法特征之我见[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刘雁翎;;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考量经济法的独立性[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李政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9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胡玉玲;顾晶;康建鹏;何玉娟;;2005-2008年江苏省大风事实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法[N];财会信报;2005年
2 张建容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守文;观察经济法的风险维度[N];国际商报;2010年
4 石涛 李志芳;经济法有没有原理?[N];光明日报;2010年
5 潘银杰;经济法与构建和谐社会[N];天津日报;2005年
6 记者 袁京;十三省市区经济法学术研讨[N];北京日报;2008年
7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蒋悟真;经济法的法域归属及其思维变革[N];光明日报;2009年
8 《法学杂志》原主编 周恩惠;经济法应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保障和促进[N];国际商报;2009年
9 李业顺;经济法在新形势下的特殊使命[N];国际商报;2009年
10 吴长军;以时代为己任 以严谨为基石[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雍灵;经济法视野中的公平[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綦颖;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谢增福;行业协会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薛克鹏;经济法定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7 吴荻枫;论我国经济法的司法救济[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殷洁;区域经济法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武;政府经济职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挺;论经济法的双重性[D];华侨大学;2001年
2 苏和丽;从“物”到“人”的嬗变[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彪;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5年
4 郭伟;效率与公平之经济法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琼;从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探讨中国当代电视“低俗化”的特征、成因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玲;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曾莘;白领犯罪概念、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龚建民;试论流动人口犯罪[D];湘潭大学;2006年
9 李胜前;谭嗣同体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陈继炜;论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7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