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
本文选题:比较优势 切入点:产业结构调整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基础为背景,对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及调整方向进行了分析;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着重研究了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如何选择其主导产业,并且用区位商法甄选出了西藏的主导产业,由此提出了西藏的主导产业应调整为旅游业、建筑业、藏医药业、绿色饮料业、采矿业等五大产业。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ibet, and makes use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cusing on how to select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 the adjustment of Tibe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sing the location quotient law to select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 Tibet, and thus proposing that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 Tibet should be adjusted to tourism, construction, Tibetan medicine and medicine, Green beverage industry, mining and other five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地区构建产业链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批准号:06CJL02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玲;西藏经贸改革中的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2 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3 宋洪远,廖洪乐;关于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3年01期
4 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5 邓宗兵 ,廖万洪 ,曾志康;西藏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研究[J];西藏科技;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恒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2 刘敏;;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北京会展业竞争优势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淑花,欧锡贤;从就业结构演变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沈民;生态环境价格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5 刘菁蓉;;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6 潘雄锋;刘立;李名子;;东北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7 谭祖谊;;内外贸一体化的概念框架及其市场运行机制[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8 黄建红;南京经济增长中结构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杨思振;;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10 徐瑞;陈有禄;;柳州产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曙霄;孙莉莉;;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的理性思考——黑、吉、辽三省对外贸易结构比较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曾鸣;;要素结构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A];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筹备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1978-2005年[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宋宇;;发展模式转换的理论支持与基本因素分析[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陆根尧;高德想;;东部五省市经济增长动因与结构演进的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8 张晗;吕杰;;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的熵分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佩玉;;推动珠港区域结构转换,,提高国际竞争力[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谷克鉴;孙杰;余剑;;竞争优势、外部经济与发达区域市场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武建龙;企业综合优势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琼;经济结构调整与最低工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崔焕金;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坤;我国柑橘出口比较优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记波;浙江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明月;浙江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建安;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出口加工企业转型的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宗财;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望坡;上海对外贸易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光菊;我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2 杨伟民;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7年04期
3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4 ;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01期
5 钟祥浩;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讨[J];山地学报;2003年01期
6 曾晋鲁,龚世林;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产业化[J];西藏科技;2001年02期
7 杨静,钟国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西藏科技;2001年11期
8 廖万洪,曾志康;从比较优势原理看西藏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J];西藏科技;2002年10期
9 阿旺次仁,郭克范,参木拉;西藏城镇劳动就业问题研究报告[J];西藏研究;1999年02期
10 林毅夫,蔡f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瑞娟;;比较优势在石河子垦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应用[J];新疆财经;2008年03期
2 徐尚荣;陈晓玲;王琦;王景胜;;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王利民;;从比较优势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J];开放导报;2010年04期
4 付金存;李豫新;梅晓庆;;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5 陈大鹏;李晓莉;;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尹洪生;冯锦涛;;泰兴市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J];唯实;2010年02期
7 潘旭明;吴雪晖;;比较优势、圈层结构与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8 蔡云;;贵州省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探索[J];理论与当代;2010年02期
9 江三良;;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杨勇;比较优势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峨边彝族自治县竹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孙兴志;;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王毅;李焰;王山虎;丁丰华;霍勤;;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开创专业建设新思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晓光;;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结构调整[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青;;对山西省物流业建设的思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锐;;发挥矿业集团平台、窗口作用为全局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作贡献[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师学瑾;崔宇强;王书宽;;对优化临汾市产业结构的再思考[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9 朱玉林;何冰妮;李佳;;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湖南产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鸿钧;;新世纪福建省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A];福建省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畜牧业持续发展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阳昌佩;贵州产业结构调整见实效[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黄立锋;普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晓阳;结构调整:石油和化工行业走向哪里[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记者 易家凡 通讯员 彭青 范曲 秋英;结构调整要调出最大的效益来[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曲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解放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玲;去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N];经济日报;2007年
7 晓利;战略转型 中国水电第一军扩大主战场[N];证券时报;2006年
8 李清香;打造循环经济 提升资源价值[N];证券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马春红邋通讯员 干桃荣 杨广达 胡玉娟;优化结构 推进产业提档升级[N];威海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黎;北京定下今年节能减排目标[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杭峰;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袁奇;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智;比较优势理论下我国各等级项目群体的区域分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罗仁会;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与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于宝东;香港经济周期波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吴志勇;可持续发展导向下的中国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菊;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修成;京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商直接投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程秀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杨守鸿;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戴霞;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利用外资[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万福军;昌平区国资委监管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徐怀礼;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杭;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海林;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64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