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论商标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8-04-03 13:15

  本文选题:商标权滥用 切入点:利益平衡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提供者的识别性标记,通过商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信息。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商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一个为消费者所认可的商标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商标在市场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总是力图最大程度地发挥商标的价值,由于商标权人对经济利益的极端追求,在利用商标权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异化商标本质的做法,以商标专用权为工具,通过滥用商标权企图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真正发展的历史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长都需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幼稚到相对完善的过程。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人们的商标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大力宣传商标专用权利,强调充分保护商标权人的商标专用权是立法的侧重点和主流,从而使全社会的商标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以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带来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已经不仅仅是通过维护商标专用权这一个方面就可以做到的。市场中出现了商标权人滥用法律赋予的商标专用权,擅自扩大商标权这种带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的权利范围,以超越法律和社会以及公共利益所能允许的范围行使自己的商标权,把商标权作为获得不正当竞争利益、甚至垄断利益的工具,打破了商标权利人、相关竞争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对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这是法律所不能容许的。 商标权滥用是指商标权人在行使商标权的过程中,以不合理的方式借助商标权所具有的市场力量,损害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在实践中,商标权滥用行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妨碍他人对商标的合理使用、妨碍商标在先使用人对商标的继续使用、违反商标权利穷竭原则过度控制有形商品分割市场、域名的反向劫持、进行反竞争的商标许可使用的形式。实践中还有许多具体的商标权滥用的形式,有些暂时还缺乏比较统一的观点,难以做出定性;有些就是上述列举到的商标权滥用行为的变异形式。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那些不诚信的商家还会不断地采用各种各样新的滥用商标权的方式,意图获取更大程度的不正当经济利益。这些特点都为系统地总结商标权滥用的形式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既要从具体表现形式上列举当前存在的主要的商标权滥用形式,又要从理论上对商标权滥用这一法律现象加以分析概括,分析商标权滥用的本质和出现商标权滥用的原因。在商标权滥用的原因方面,既有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一般原因,也有我国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既与权利本身运行的规律有关,又与我国存在的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有关。 面对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这些商标权滥用的问题,我国应该加以必要的重视,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商标权滥用的措施。商标权滥用行为不仅是对相关竞争者利益的侵害,也是对广大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不仅是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损害。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跨国公司甚至以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滥用为手段,利用他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对优势,企图阻碍我国企业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扼杀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这些都说明商标权的滥用行为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规制商标权滥用的法律措施,保障商标权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合理的方式正常运行,才能真正发挥商标权保护制度促进竞争、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目标。 商标权滥用行为的危害已经超出了纯粹私法能够调整的范围。商标法等民商法律体系内部的规范由于在规制角度、力度和调整方法上都有其局限性,因而不足以有效地规制各种商标权滥用行为。这时就需要借助于竞争法等外部法律的力量。一方面,在充分保护商标专用权的基础上,通过商标法等民商事法律对商标权的权利内容做出必要的界定和限制,将违背经济目的和可能带来私益的过分扩张的权利内容明确地排除在商标专用权的范围之外,使商标权人不能以行使商标专用权为幌子,行本质上滥用商标权的行为。同时,针对商标权滥用行为纷繁复杂的特点,加强通过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民法自身的抽象性行为规范对商标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的力度,使一般规范和具体制度相结合,在民商法体系内部有力地打击商标权滥用行为。另一方面,针对商标权法的私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商标权滥用行为的特点及本质,在充分吸收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商标权滥用行为有关的竞争法律规范的建设。我们既要完善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又要充分发挥反垄断法的作用。通过这些竞争法律规范从各个角度对商标权滥用行为的规范,为这种权利滥用行为的规制构筑“第二道防线”。 本文从商标权滥用的概述出发,通过典型的商标权滥用的现象总结出商标权滥用行为的特征,其后分析了出现商标权滥用行为的一般原因和具体原因,规制商标权滥用行为的必要性,并最终就商标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全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商标权滥用问题的概述。从商标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商标的功能和在市场竞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商标制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商标权被异化、被滥用的现象。 第二部分,列举了经济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商标权滥用行为,并结合这些典型形式,分析了它们的危害。 第三部分,商标权滥用的理论分析。通过对上一部分中列举的商标权滥用的典型形式的总结归纳,首先界定了商标权滥用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其次分析了商标权滥用现象出现的一般原因,进而根据我国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在我国出现商标权滥用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分析了规制商标权滥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四部分,对商标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根据出现商标权滥用现象的原因和我国的实际特点,主张通过民商法体系内部制度和民商法体系外部制度的配合,充分的规制商标权滥用的行为。在民商法体系内部,要为商标权明确必要的权利限制,保证商标权的行使符合社会的、经济的目的以及权利存在本身的目的,也要充分发挥民法中抽象性规则的作用。在民商法体系外部,要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规范的作用。
[Abstract]:The trademark is the identification mark use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providers of goods or services . The trademark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goods or services . Today , the trademark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 As the trademark is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 people always try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trade mark . As the trademark i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 people always try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trade mark . As the trademark right is used for the extreme pursuit of the economic benefit , the trademark exclusive right is used as the tool , and the trademark right is abused to try to obtain the improper benefit .


However ,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ur country ,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fake and inferior commodities in the economic life , so as to maintain the normal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rder .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refers to the behavior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In practice ,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has many forms . In practice ,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In practice ,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In the face of the abuse of these trademark rights exposed in practice , China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develop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s .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is not only the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relevant competitors but also the serious damage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society .


On the other hand ,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and limit the right content of trademark right by means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uch as trademark law .


Based on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by the phenomenon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then analyzes the general causes and specific causes of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bout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In addition to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 the whole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trademark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from the meaning of trademark . Then it introduces the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and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ademark system .


The second part lists some typical abuse behaviors of trademark rights in economic life , and analyzes their har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se typical forms .


The third part , the theory analysis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By summing up the typical form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listed in the above part ,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behavior , secondly analyzes the general causes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phenomenon , and then analyzes the specific reason of the phenomenon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in China ,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rademark right abuse .


In the fourth part ,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 the author advocate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nal system of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system of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ystem to fully regulate the abuse of trademark rights . In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ystem ,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abstract rules in the civil law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利益平衡[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2 魏宏;;受教育权与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3 于海斌;崔爱东;;票据抗辩权之法理基础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艳梅;;私权扩张的限制与公共利益的重构——兼评药品知识产权困境及其出路[J];求索;2011年07期

5 方明;;限制产品严格责任适用范围的理论分析——基于利益平衡理论[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6期

6 刘璐;;利益平衡—著作权法之精髓[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7 李亮;;法律推理及其价值追求——回眸许霆案[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朱明阳;黄华星;;有担保债权在企业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汤梅;;法治政府:法治与政府的宪政整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冯晓青;付继存;;著作权法中的复制权研究[J];法学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法瑞;王博;;论破产优先权与船舶优先权的利益冲突及平衡[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佑海;;利益平衡原则是土地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邵亚萍;;服务行政与民生主义——以“杭州市停车新政”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汤啸天;王晓晶;;以权利平等促进利益平衡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5 吕甲木;;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机制——以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为视角[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6 赵筱媛;黄萃;谭丽红;苏竣;;863计划利益主体的知识产权平衡机制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郭湘闽;;论土地发展权视角下旧城保护与复兴规划的利益平衡——以北京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晓;;电信管制走上法制化轨道[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张天潘;;信任关系的三方破裂与重建——基于F市C区拆迁过程的个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许江波;;公司治理 会计系统 公司破产[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崔永东;利益平衡:西方司法平衡理念的精髓[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作翔;审判中的“利益平衡”法[N];北京日报;2010年

3 国家版权局法规司法制处处长 高思;教材付酬应考虑利益平衡[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朱燕祥;从利益平衡中寻求突破[N];金融时报;2004年

5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利益平衡[N];法制日报;2009年

6 杨涛 (江西);侵权责任法:在利益平衡中推动法制进步[N];嘉兴日报;2009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杨涛;侵权责任法:在利益平衡中进步[N];检察日报;2009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冯晓青 谢蓉;字体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利益平衡[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罗斌;民商事审判中的利益平衡[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成思;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N];中国工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文联;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利益平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魏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天生;船货利益平衡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闫小龙;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D];中南大学;2003年

5 仇京荣;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朱淑娣;WTO体制下国际贸易救济审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张剑秋;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徐瑞鸿;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之民法保护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晓秦;论信息化时代著作权的演进与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胡晓静;论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平衡[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飞;论商标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黄凤鸣;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曹源;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高敏;论知识产权利益的司法平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袁野;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钟芸莹;商业秘密禁令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刘晓慧;网络服务商版权侵权责任比较研究与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8 虞仙乐;我国银行抵销权制度完善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唐向东;论股东派生诉讼[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新刚;论隐私权的限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5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705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